周口信息网

十年九旱,看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如何摆脱“靠天吃饭”

  当前,全国已进入“七下八上”水旱灾害防御的关键阶段,频繁的强降雨使得全国22个省份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同时,华北、西北、云南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缺墒。

  面对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十年九旱的呼伦贝尔农垦形势如何?

  7月26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的一片小麦地块上,一台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正伸着长臂均匀地播撒着“雨露”。“如果没有这些水利设施,小麦的长势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好。”谢尔塔拉分公司总经理、农牧场场长刘爱荣告诉记者,今年的旱情十分严峻,7月19日之前整个农场都没有有效降雨。

十年九旱,看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如何摆脱“靠天吃饭”

  图为谢尔塔拉农牧场的指针式喷灌机正在对小麦进行喷灌。郑永明摄

  缺水的可不只一个农牧场。先了解一下,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下辖24个县团级农牧场,分布在呼伦贝尔9个旗市区境内,施业区面积3万平方公里,拥有600万亩耕地,1000万亩草场,总人口17万。

  “历史上的呼伦贝尔是不缺水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机科技部部长张更乾告诉记者,历史上的正常年份年平均降水量为380毫米左右,到1999年以后,降雨逐渐偏少且分布不均匀,并连续多年遭旱灾,干旱成为常态化。

  水是兴农之本。面对旱灾常态化的局面,如何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成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亟待解决的难题。

  谢尔塔拉农牧场是垦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先行者。据了解,早在1979年,借着当年“草原机械化实验站”的机遇,谢尔塔拉人在海拉尔河挖掘出一条43米宽、1500米长的引水渠,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又在山坡上修建了扬程35米的扬水站。就这样,海拉尔河的水在泵站的帮助下,沿着山坡,流进了绵延10多公里的输水干渠。从此,林、水、机、田、路相配套的1.6万亩粮、油、青饲料基地变成旱涝报收的丰产田,3.5万亩改良草场稳产高产,8万亩草库伦碧草连天。

  自此,尝到甜头的谢尔塔拉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从未间断。2011年以来,谢尔塔拉农牧场节水灌溉工程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改建、维修二队扬水站、新建九队两座提水站、加固增高二队输水渠6.5公里、新建输水渠4.2公里、埋设输水管道6.7公里。

  如今,谢尔塔拉农牧场建成提水泵站7座,日最大供水量65万吨,各类大中小型喷灌设备509台(套),输水管线500公里,地埋电缆415公里,水利用变压器101台,蓄水池17座,总蓄水能力达319万立方米。农场水浇地面积也由原来的2.1万亩增加到25.4万亩,水利覆盖率达到77%。

  刘爱荣说,按照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农牧场的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28万亩左右,届时,将有近95%的耕地实现节水灌溉。

  谢尔塔拉农牧场节水灌溉的举措只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自1999年起,呼伦贝尔农垦共承担节水增粮、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商品粮、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节水灌溉项目132个。截至目前,已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46.11万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总经理胡兆民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做好科学谋划,对垦区的水资源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构建一个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水网。同时,还要向土地要效益,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工程”来抓,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通过充分开发利用,今后,可集中连片打造节水灌溉面积有望达300万亩。

(责编:张桂贵、杜燕飞)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32694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