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凌晨,哈��出行悄然上线网约出租车业务,这是哈��出行更名后布局的首个新业务,也是继摩拜后,又一家以共享单车为基础的出行平台的多元化扩张。与此前共享单车三强鼎立的局面不同,目前摩拜与ofo锋芒渐收,单车竞争格局已定。不过,在共享出行战线整体回收的背景下,哈��出行能否后发先至还未可知,但用单车拉动共享出行的难度也不小。
开通打车入口
更名后的哈��出行,正在紧锣密鼓地上线新业务。10月12日,在哈��出行最新版App上,已经可以直接使用网约车功能。哈��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哈��出行正与合作伙伴在上海、南京、成都三座城市试点上线打车业务,本周将会在更多城市上线,本月内将覆盖全国80座城市。”
据了解,10月11日,哈��出行宣布开通打车入口,此后网约出租车业务在10月12日开始运营。根据多位用户反映,目前“打车”入口已在哈��首页上线,运力来自于嘀嗒出行、首汽约车,不过目前仅限于出租车业务,也未给予补贴。
事实上,此前哈��出行早有从单车向多元化出行业务发展的迹象。4月,哈��出行开始申请“哈��”系列商标名。9月17日,“哈��单车”正式升级为“哈��出行”,旗下业务涵盖共享单车、助力车、汽车,同时新平台还将接入出行和生活服务等多领域平台,正式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转变。
对于“未来顺风车、快车、专车等业务是否会在哈��出行上线”的问题,哈��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曾给予肯定的回答。哈��单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出行在共享单车上拥有大流量入口和基石,希望与合作伙伴能形成流量和价值协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满足用户更多方向上的需求。
在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看来,哈��出行涉足网约车领域的逻辑很顺,从投资层面看,哈��出行、嘀嗒出行和首汽约车拥有共同投资人――李斌,三个平台形成联动,互相导流可以让成本下降。“哈��出行做网约车采用合作模式,这意味哈��出行需要承担的技术成本不高,只要打开接口就可以盘活自己的闲置流量。加上冬季是共享车淡季,平台需要采用手段增强用户活跃度、使用时长和频次,接入受季节影响较小的网约车符合天时”,他表示。
单车已无空间
事实上,“导流、联动、多元化”,在哈��出行前摩拜便已打过这样的算盘。2017年9月、10月,摩拜先后接入首汽约车专车、嘀嗒出行拼车服务,网约车服务首批在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落地。
有报道称,摩拜为进军大出行成立了200人的网约车服务部门。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部门将会是独立主体、独立业务并独立融资。”2017年底,摩拜更是高调推出共享汽车业务。
不过,2018年,摩拜已鲜有共享单车之外的业务宣传。甚至有消息称,2018年4月,摩拜被美团点评并购后,为服从美团的战略,摩拜已经“瘦身”,共享汽车业务被搁置。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摩拜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相比之下,ofo的重点则一直聚焦共享单车业务,但业内认为,ofo之所以没有向单车之外扩张,可能是需要更多考虑投资方的利益。
“从目前政府的态度来看,共享单车的禁投令并未出现松动迹象,哈��单车想要进入ofo和摩拜固守的一二线市场难度较大。在这样的背景和此消彼长的对比下,哈��出行继续猛攻共享单车市场的意义不大,不如将业务覆盖面扩大。”李锦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覆盖不仅体现在网约车上,哈��出行还在上个月宣布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启动“地铁+单车一体化智慧接驳”合作,运用自身“大数据调度机制”,在接驳与定向引流方面,结合人流潮汐的实时大数据,提高车辆循环利用率和城市出行效率。
联动不易
虽然出行企业的平台联动和业务多元化已成趋势,但是用单车串联起整个共享出行行业的可行性还存在疑问。
智察大数据分析师刘大伟认为,共享单车与网约车间的需求转换率并不高,使用场景连贯性有限,而且单车的单次收费要比网约车低得多,因此低价打高价的难度更大,不像网约车平台增加单车业务那样流畅。“哈��出行选择此时进行多元化,有可能也是资本方对场景扩张的需求,从大出行市场来看,滴滴、美团以及蚂蚁金服都已入局,滴滴不仅投资ofo,还推出自营的青桔单车,美团则推出美团打车并收购摩拜,阿里的关联方蚂蚁金服则参股ofo和哈��出行。”他表示。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huaiyangqu/36030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