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韩国文学和韩国电影,都少不了他

韩国文学和韩国电影,都少不了他


图源《燃烧》(2018)。


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曾这样评价自己在本国电影界的地位:“在韩国,我是第三号人物,姜帝圭排第二,李沧东排第一。”在人才辈出、各显其能的韩国导演界,能获得同行如此评价,足可见李沧东的独特之处。和商业片领袖姜帝圭、艺术片大师金基德、独立电影第一人洪尚秀、后起之秀奉俊昊等一众影视奇才相比,李沧东或许是兼具文学和社会气质的那个。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他曾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1983年就公开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战利品》;1987年发表《烧纸》;1992年发表《鹿川有许多粪》,并在同年获得《韩国日报》的创作文学奖。之后他接受导演朴光洙的邀请,正式进入电影界。与此同时,韩国电影开始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2002年,有“韩国电影教父”之称的林权泽凭借《醉画仙》荣获第五十五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打响了扬名海外的第一枪。后辈李沧东紧随其后,在同年9月凭借《绿洲》夺得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实现韩国电影又一国际成就。去年,《烧纸》同名小说集引进中国,其中收录了李沧东早期的十二篇短篇小说;今年,李沧东封笔之作《鹿川有许多粪》也在中国出版。两本小说集共同呈现了两代裹挟在汹涌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深层剖开韩国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将其经受的历史创伤、人性的残酷、个体命运遭受侵害等问题连根拔起。”

韩国文学和韩国电影,都少不了他



《鹿川有许多粪》[韩] 李沧东 著,春喜 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8
在文学与影像之间,李沧东秉持了始终如一的关涉和互文。正如《烧纸》的中文译者金冉所说:“如果没有小说家的经历,就无法形成他的电影叙事。而通过电影,他又突破了小说叙事,进入了小说未能完全实现的领域。这也是他作为‘电影作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父辈的集体缺席

李沧东出生于1954年4月的韩国大邱,彼时持续了三年的朝鲜战争刚刚平息,这场战争给民众带来了永久的伤痕。这是一个国家刚刚经受战乱、政权屡次更迭、社会运动频发的年代。

李沧东的父亲被当地判定为“左翼”分子,长期没有工作,全家生计都依靠母亲做韩服裁缝来勉强支撑,这使得李沧东的幼年生活极其困窘痛苦,从小就很憎恨自己的父亲,同情自己的母亲。回忆幼年时光,他曾说:“过得真不容易,当然很穷,我父亲是左翼,因为他而受到的痛苦数不胜数,也许你不能相信,我从5 岁时就想到人生就是地狱。”

韩国文学和韩国电影,都少不了他



2019年,李沧东获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图源@亚洲电影大奖学院。

苦难的童年经历浸润了李沧东的艺术创作。最明显的一点是,在他的文学和电影里,父亲这一角色几乎是集体缺席的。

在早期的小说中,父亲多以一个“革命失败者”的形象隐形出现。比如《祭奠》中曾经从事右翼活动的父亲,在老年之后破产并中风,成为一家人的负担。

缺席的父亲自然诞生了或压抑隐忍、或强势暴戾的母亲。《脐带》同样描写被左翼父亲影响的家庭,叙述重点却放在父亲被冤死后,守寡的母亲和遗腹子大植的生活。母亲在大植成婚后仍然干涉夫妻之间的生活,得知亲家公是“左翼分子”后,更加蔑视和虐待儿媳,甚至想用离家出走的方式逼走儿媳,表明自己和“左翼分子”不共存的态度。

韩国文学和韩国电影,都少不了他


《烧纸》

[韩] 李沧东 著,金冉 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5

《龙川白》则是一次李沧东对于自己父子关系的正面审视。小说中的父亲金学圭年轻时曾因为参与共产主义运动,经历过一段牢狱生活,老年之后过得像是“一头踩踏着自己的粪便生活的老牲口”。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他将儿子取名为与“马克思”发音相似的“莫沭”,殊不知这也给儿子戴上了一辈子的枷锁。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327038.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