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15次国庆阅兵,15次影像记录,"新影"积累宝贵影像档案

国庆阅兵影像中的壮美画卷

■郭本敏

从开国大典阅兵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在天安门广场共举行了15次国庆阅兵。作为国家历史影像的记录者,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新影”)的历代电影工作者,用一部部新闻纪录片记载了人民军队的风采,为广大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壮美画卷。

15次国庆阅兵,15次影像记录,"新影"积累宝贵影像档案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胜利之师尽显豪情

1949年,对新影摄影师们来说是难忘的。摄影师刘德源参加了平津战役的摄影工作,亲眼见证了天津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回到人民的怀抱。而且,北平解放、解放军入城式也被他记录在胶片上。喜悦之情未尽,他就接到拍摄毛主席在西苑机场阅兵的任务,“见到毛主席,心热得火烫,心跳得连摄影机都拿不稳了。”阅兵结束,毛主席和摄影记者们合影留念,说:“现在全国快要解放了,农民分了地要把地种好,你们拍照的人也应当拍些好照片、好电影。”

毛主席意味深长的嘱托是对新影人的巨大鼓舞。随后,刘德源告别北平,随解放大军一路南下,一路拍摄。摄影助理关明国留在北平,跟随摄影师徐肖冰参加了开国大典拍摄。他们拍摄的开国大典场景被编入纪录电影《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职员表上共有40位摄影师的名字。这支摄影队伍的前身是延安电影团,是人民军队的组成部分。

步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向天安门行注目礼。《新中国的诞生》影片解说词这样说:“我们的人民步兵,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绕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二十二年漫长艰苦的岁月,他们英勇作战,击败敌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担任步兵方队领队的是步兵某师师长李水清、师政委李布德,两人都是30岁出头。李水清多年后回忆:“开国大典头天晚上,我与两千多名受阅官兵几乎一夜无眠,崭新的军装整了又整,手中的武器擦了又擦,许多人还用油擦拭枪械钢盔,使锃亮的装备更显威武。”

“胜利”是1949年的关键词,胜利的喜悦展现在一张张英武的脸上。在《中国人民的胜利》里,这种喜悦更为形象直观、溢于言表。当摩托化方队、炮兵方队、坦克兵方队驶过天安门时,解说词是这样的:“这是百战百胜的战士,他们手里拿着的是美国的自动步枪……他们武装着美国的大炮……他们乘在美国的装甲车上……他们驾驶着美国的坦克……毛主席早就说过:‘美国是我们的军需库,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英明的预言实现了。”当空军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电影镜头里,毛主席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飞机移动。

开国大典将“胜利”二字写在历史这本大书里。

1959年国庆阅兵:展现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成就

在历史的风云激荡中,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为庆祝10年的不凡岁月,新影先后出品多部纪录电影。其中,《欢庆十年》聚焦国庆阅兵。

李振羽在开国大典时还是摄影助理,经过10年的历练已成为成熟的摄影师。他回忆,拍摄《欢庆十年》是当时全厂的中心任务,尤其是摄制组的导演、摄影师很早就进入“热战”阶段。10月1日凌晨,星辰未落,摄影师们已进入各自岗位。

阅兵开始,受阅部队官兵身着新式服装,佩戴军衔,意气风发。影片解说词这样感叹:“10年前,我们的人民解放军用从蒋介石手中缴获的美国武器参加了开国大典,今天装备我们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绝大多数都是我国自己制造的。”

空军飞行部队领航机群飞临天安门广场上空,接踵而来的是6个空中梯队。空军受阅编队在开国大典阅兵时只有17架,国庆5周年阅兵时3机编队、飞机总数111架,此次编队增加到5机编队、飞机总数155架,受阅飞行高度降低,展示了空军的战斗能力。影片解说词这样说:“我国的武装力量是一支保卫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坚强力量。我们绝不侵犯任何人,但是也决不容许任何人侵犯我们!”

新中国成立10周年阅兵的圆满完成,展现出中国军队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1984年国庆阅兵:春天里书写的雷霆乐章

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举行阅兵活动的消息传来,纪录片导演陈光忠受命担纲庆典影片导演工作,他还邀请青年导演潘星加入。二人搭配默契,决心用电影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实力雄风。李振羽多次参加国庆阅兵拍摄,此次担纲总摄影师工作。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41001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