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统一战线的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宝贵经验。
1946年至1948年期间,民建从成立最初的“不右倾、不左袒”,到积极响应“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黄炎培先生为代表的民主人士在个体思想上的转变,恰恰昭示着中国民主党派的自我觉醒,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成熟,最终成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
华文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黄炎培日记(1878~1965)》作为第一手史料,用最简洁平实的文字揭示了大历史背后的必然性。
一、“停止内战”希望的彻底破灭。
1946年,面对国内不断加剧的内战,民建仍然坚持“不右倾、不左袒”的政治方针,企图通过社会民主人士的影响力,反对内战、争取和平。
1945年12月,马歇尔将军作为美国总统驻华特使,参与国共争端的协调之中。马歇尔到华后立即提出三项实时目标:(1)内战停火;(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来讨论建立联合政府;(3)将国共两党军队编成一支国家军队。马歇尔的积极调停产生了一定效果,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立即停火及恢复交通。此外,成立了一个三人军调处执行部,由一个国民党代表、一个共产党代表和一个美国代表组成,以美方代表为主席。
然而好景不长,3月16日随着马歇尔的短暂回国,国共双党的军队再次发生军事冲突。直到马歇尔返华后的6月6日,国共两党才重新达成一项为期15天的停火协定。
过程中,以黄炎培为代表的民主人士都在四处奔走,竭力劝说国共两党开展和谈,使民族尽快从战乱中得以平复。黄炎培5月28日从上海赶赴南京,多番游说于国共两党的要员之间。对于和平,他抱有极大的期望。
1946年6月14日星期五
时漱溟(梁漱溟,编者注)才从南京来,听其报告,知大局尚有好转希望。
对于微弱的和平希望,黄炎培倍加珍惜,他利用一切场合开展斡旋,拉近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分歧。但是期望终究只是期望,残酷的现实很快令黄炎培等人意识到,国民党绝不肯轻易放弃内战的图谋,这是为当前政治的需要,绝非对话能够解决,不断恶化的谈判局势,即使马歇尔都无法控制,罔谈民主人士了。
1946年6月17日星期一
努生(罗隆基,编者注)从马歇尔、周恩来处询知大局消息,殊不佳:(一)三人执行小组中共拒绝美人有最后决定权,而中央(国民党政府)坚持绝不通融;(二)整军案关于军队缩减数量尚易商洽,而驻军地点大成问题。
1946年6月18日星期二
十时,第三方面同人(民盟、青年党、无党派者)集于蓝家堡,邀中共代表出席,到者董必武、李维汉,报告谈判经过忽趋恶化:(一)交通案三代表本有定稿,送蒋主席被痛改。A.碉堡几乎全不拆毁;B.关于人事仅准中共推荐雇员,考不合格则不用;C.路警每一公里设五人,皆由中央派之。
以民建为代表的民主人士,除了牢牢抓住“停止内战、争取和平”这一主题之外,显然缺乏更多的手段。而另一面,国民党政府面对国内外日趋高涨的和平呼声,也作出了与中共和谈的架势,但是在具体条款的协商过程中,国民党政府却摆出了非常强硬的姿态,即便中共在和谈条件上一再让步,也难以使国民党当局改弦易辙。这一切都被黄炎培看在眼里却又无能为力。同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三人小组最高决定权虽然中共提出两点:A.三人不同意时得由美方代表单独报告上级,不必经他人会同;B.最高三人会议决定之原则下执行不一致时,得由美方代表决定。但中共虽如此让步,中央(国民党政府)仍不接受,坚持原议。东北中共驻军,限于延吉、海拉尔、嫩江三处,没处一师,原定中共一师,此增出之两师,须移苏北两师充之。中央且提出关内察、热两省,须由中共全让出,威海卫、烟台亦须让出……
19、20、21、22日,黄炎培等人连续四天与周恩来协商和谈之事。于此同时,中共也极力推进关于和平条约的签署一事,并向美方代表马歇尔、国民党政府代表徐永昌表示,中共可以照国民党原方案接受。三方代表约定6月24日下午再次会晤商谈。
国共之间的鸿沟并没有因为中共的让步而有所缩小,民建却仍在极力为和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6月21日,民建在《联合晚报》、《大公报》、《时代报》、《中华时报》等媒体同时发表《为挽救国运解决国是奠定永久和平而呼吁》的声明。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410124.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