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要求,修订完善《绵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应急预警流程图以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二级应急响应流程图,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2009年,市级相关部门修订完善专项预案7个,部门预案85个;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修订完善总体应急预案14个;各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村(居)委员会等基层单位编制、修订、完善具有各自特点的简明、实用、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全市基本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

��【应急演练】   为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处置等各类预案演练12次,对于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充分发挥公安、建设、水务、防震减灾、国土资源、环保、卫生、安监、药监、农业、林业、畜牧、气象、消防、武警、防汛、水文等监测体系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配强装备,完善功能,进一步提高监测水平。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各地各部门建立会商研判制度,认真分析各类信息,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化管理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落实防范和处置措施,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完善监管手段,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加大对重点部位、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严密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

��【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重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章制度,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范围、内容和程序,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应急处置信息报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信息报送的责任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军分区和公安、消防、民政、财政、发改等部门,整合利用民政系统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组建和装备一支由300人组成的全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承担全市急、难、险、重的应急处置任务;市级各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分别组建人员搜救、医疗救护防疫、交通运输、防汛抗旱等市级专业应急队伍共15支5300余人,县市区共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205支,21700余人。

��

��【应急指挥能力建设】   2009年7月,市政府办公大楼内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110指挥中心、防汛指挥中心、120紧急救援中心、气象指挥中心、数字城管中心等5大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应急联动,具备应急值守、视频会商、指挥协调等应急管理基本功能;2009年9月,由市政府应急办和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负责统筹,为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和部分边远乡镇统一配置无线电短波/超短波电台,形成一套传统有效的独立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2009年底,初步完成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扩建工作,使其成为市政府应急指挥备用平台,承担市政府应急指挥职能,确保市委、市政府在应急状态下的指挥通讯得到有效保障,切实提高市委、市政府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中的通信指挥能力。

��(杨   敬)

��

��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

��【监测预警】   绵阳市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地区,2009年经历暴雨洪涝、大风、地震、地质、干旱、雪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全市9个县市区,277个乡镇,441.9万人受灾,死亡8人,失踪9人;死亡大牲畜3097头(只),损坏房屋44432间,倒塌房屋10882间;农作物受灾23万公顷、成灾7万公顷、绝收1.47万公顷;粮食减产39.17万吨,损失现粮3.07万吨。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3.77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49亿元。面对自然灾害频发、规律不确定、衍生次生灾害突发性和危害性增强、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等严峻形势,全市充分发挥各类监测体系的作用,高效有序地开展监测预警工作。气象、水文部门负责密切监测天气和汛情发展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天气和汛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水务、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巡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大隐患要加密监测,落实群专结合的监测措施;新闻媒体负责及时播报洪涝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各地建立有效机制,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并加大力度改善边远农村地区预警信息传递手段,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畅通,扩大预警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绵委发〔2009〕15号)和《绵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修订并印发《绵阳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完善自然灾害救灾救济、森林火灾、气象灾害、防汛、抗旱等10个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制定自然灾害应急救灾组织体系框架图、应急处置组织体系框架图以及特别重大、重大自然灾害一、二级应急响应流程图;成立市政府市长任总指挥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长、分管农业、国土资源等相关工作的副市长分别任副总指挥长,市应急、民政、水务、气象、防震减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灾情核查、物资保障、转移安置、卫生保障、交通保障、通讯保障、安全保卫、资金保障、捐赠接收新闻宣传等10个应急保障工作组。按自然灾害不同种类和救灾应急实际需要,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市防汛抗旱、气象灾害、防震抗灾、地质灾害、农业灾害、护林防火等6个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承担防汛抗旱、气象灾害、防震抗灾、地质灾害、农业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应急处置。

��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相继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4个;各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村(居)委员会等基层单位编制、修订、完善具有各自特点的简明、实用、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全市基本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

��【应急工作部署】   7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应急处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主要分析全市当前面临的自然灾害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安排部署全市自然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和谐稳定的灾后重建大局。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靖平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万明就全市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

��【“7・14”防洪抢险】   7月14~18日,全市普降暴雨、大暴雨。全市降雨量(单位:毫米)超过100的雨量点达41个,为体市近十年过程降雨总量最大、降雨达到100毫米站点最多、降雨引发次生灾害危害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全市大部分地区受灾,灾后重建受到严重影响。

��市委书记吴靖平获知暴雨天气预警后,立即指示市委办、市府办连夜发出《关于切实做好防汛减灾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绵委办〔2009〕53号),对防汛救灾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受灾地区党委、政府紧急响应,组织干部群众扎实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各类险情迅速得到控制或解除,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受灾地区社会保持稳定。

��灾害发生后,绵阳军分区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落实军地救灾信息互通制度,并组织应急分队977人,就地动员民兵3500余人次,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中,共解救和疏散受困群众4600余人,转运物资25吨。应急、水务、防汛、气象、交通、国土、民政、卫生、防疫、公安、消防、农业、农机、红十字会等部门立即行动,紧密协作,认真落实震损病险水库、堤防、堰塞湖等防御措施,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工作,迅速开展“生命线”抢通保通施工和山体滑坡、泥石流处置,全力调运食品、药品等救灾应急物资,切实做好临时安置点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加强抢险排涝、疏通道路、交通管制、治安巡逻等工作。此次暴雨灾害中,全市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8万人,解救被困群众1450人;发放救灾大米481.69吨,面粉179.06吨,食用油11.19吨,毛毯3900床,棉被1000床。

��

��【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按照《绵阳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的要求,全市承担自然灾害应对职能的市级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及灾害多发地乡镇,都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组织、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制定储备计划,建设储备库点,储备适量救灾物资。其中,由市经委、市商务局负责建立市级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组织企业做好基本生活用品和重大生活品的供应和保障工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所需的物资供应。市工商局、市物价局负责做好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和物价的监管,必要时,采取强制干预措施,确保市场的基本稳定。市经委、市商务局、市供销社负责建立应急物资采购和调拨制度,与有关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紧急购销预订协议,确保紧急需要时能够采购和调拨所需物资。应急时期,所需的应急物资由市公安局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紧急征用和采购,事后由组织紧急征用和采购的部门负责结算,政府财政部门按规定核拨经济补偿和支付货款所需资金。《绵阳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启动后,由指挥部报市政府批准后将粮食、衣被发往灾区。同时,积极向省民政厅申请救灾物资,确保灾民生活需要。建立救助物资生产厂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灾情发生时,可调用县(市、区)救灾储备物资;县市区储备物资不足时,及时追加资金购置或向省上申请调拨。

��

��【地震应急预案更新】   结合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市防震减灾局完成《绵阳市地震应急预案》(试行稿)和《绵阳市防震减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并报送市政府备案。同时,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更新工作。

��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演练】   为确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全稳定,紧密结合全市地震灾区实际和应急处置、反恐维稳面临的严峻形势,9月27日上午8时30分,绵阳市政府组织大规模地震应急处置反恐维稳综合演练。在地震应急处置环节,模拟北川、平武交界处发生6.8级地震发生后,应对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置措施。

��

��【余震后应急处置及震情收集】   6月30日02时03分,绵竹市(北纬31°4′,东经104°1′)发生5.6级地震;30日15时24分,四川省什邡市、绵竹市交界(北纬31°5′,东经104°)发生5.0级地震,这两次强余震绵阳市城区明显有感,安县、北川、平武、江油强烈有感。根据绵阳市防震减灾局现场工作组震害调查,破坏最为严重的为安县永河镇,乡政府图书室造成局部倒塌;部分农户房屋出现梭瓦、倒脊、墙体裂缝;部分新建农户房屋,墙体、房顶出现轻度裂纹;公路沿途可见地震滚石。

��9月20日零时42分,在北川、平武县交界处发生4.9级余震,市防震减灾局在地震发生15分钟后迅速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地震信息,稳定人心。同时,副局长安心灵和北川县防震减灾局副局长肖明德组成地震现场工作组赴震中调查灾情,深入都坝乡、贯岭乡及桂溪乡了解灾情,召集业务骨干参加紧急会商会,对全市的震情形势进行认真研判。(杨   敬)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

��【建立健全应急体系】   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牵头单位,负责建立组织健全、反应灵敏和运作有效的应急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成立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等应急组织机构。组织制定《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应急队伍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应急队伍的相对稳定与发展,完成《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起草、修改任务,领导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审定后,及时下发到各处、所、院、室,为中心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提供组织和技术保证。编印2009年绵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队值班表,制作应急处置队工作通讯录,建立起运行有效地应急机制。

��

��【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提高全市应急处置专业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市疾控中心每年举办4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班,每年举行一次应急处置演练,对中心应急处置队和各区市县主要应急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中心应急队伍和全市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科学处置突发事件】   2009年,中心应急处置队共处置各类突发疫情79起,其中传染病疫情74起,中毒事件3起,污染事件1起,其他事件1起。尤其是在处置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疾控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的蔓延,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李永清)

��

��农业・畜牧业

��突发事件处置

��【夏旱应急工作】   2009年夏播开始后,绵阳持续高温少雨,给大春粮食生产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截至6月5日,全市有近1.67万公顷水稻和近2.67万公顷红苕无法栽插,已播栽的作物受旱面积达8.82万公顷,占已播栽面积31.2%,成灾面积1.62万公顷,死苗面积2326公顷。玉米受旱萎蔫面积3.81万公顷,占已播栽面积40.2%,已栽水稻脱水开裂面积1.14万公顷,占已栽面积11.4%。

��旱情发生后,市农业局系统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派驻由局领导带队的7个抗旱减灾工作组和45名科技人员,奔赴7个受灾县市区,深入重灾乡镇、村社,检查指导抗旱减灾工作,实行了旱情和工作动态日报制。紧急发出《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绵农发〔2009〕39号)、《关于及时抓好雨后抢栽抢种抢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绵农发〔2009〕41号)等文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及干旱程度,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旱灾可能造成的损失。

��

��【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工作】   2009年初,市农业局修订《绵阳市农业重大病虫及外来有害生物应急防治预案》,以及以水稻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等主要病虫害为主的农业重大病虫及以毒麦、柑橘大实蝇为主的外来有害生物应急防治预案的实施细则,并印发各县市区农业局执行。市农业局常设农业重大病虫及外来有害生物应急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业重大病虫及外来有害生物应急工作,分管局领导具体抓,市植保植检站负责日常工作。

��2009年全市农业重大病虫及外来有害生物应急工作具体抓了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和毒麦、柑橘大实蝇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按照绵阳市和各县市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实行“汇报制、会商制、预警制”。 全市没有发生成片的重大病虫灾害损失。

��

��【动物疫病综合防控】   2009年,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认真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强化免疫、消毒、检疫、监测、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现清净无疫。一是及时召开全市春防、夏防和秋冬季防疫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疫病防控工作。二是切实抓好免疫工作。春防、夏防和秋冬季动物防疫的密度和有效抗体合格率均创历年最好水平。全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和规模场鸡新城疫的免疫密度均达到100%,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密度达到98.4%。上述5种重大动物疫病经省局抽检,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84.5%、85.4%、93.5%、72.7%和85.8%,全部达标,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全市建立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监测网络,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A型口蹄疫、狂犬病和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 (李元玲)

��交通突发事件处置

��【道路交通事故处置】   2009年,全市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4276起,死亡204人,伤11904人,直接经济损失2559.35万元;其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178起。公安交警部门在建立交通指挥监控中心,设立报警服务台、值班备勤室、临时报警点和健全接处警工作制度、建立交通事故联合抢险救援机制的基础上,为保证交通事故得到及时处理,主动协调人民法院和司法部门在各县(市、区)交警大队新设“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实施“自主式”快处、“订单式”服务、“密网化”破案、“预警式”防范、“量贩式”教育和“无缝化”监督的“5+1”事故处理新机制。2009年全市所有交通事故伤员和财产均得到及时救治和保护,交通事故全部妥善处置,未发生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154起,侦破率达86.5%。

��

��【道路交通堵塞处置】   为缓解和及时处置日趋严重的道路交通堵塞,公安交警部门大力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将ADSL、3G通讯技术进行整合,建立了道路远程监控指挥系统,实现了移动指挥、远程疏导、非现场适时取证、事故快处、快速处突、远程宣传、自动预警等功能,并创造高峰排堵“三前、三勤”工作法、“背靠背”排堵工作法,建成全省一流的东方红大桥交通指挥岗,通过提高路面“见警率”,扩大“远端分流”范围,开展“诱导式”分流,推行交通事故快处,设置缓堵热线,缓解交通堵塞状况,全市未发生一起导致交通瘫痪的严重堵塞。

��

��【交通意外事件处置】   公安交警部门专门研究制定《绵阳市突发交通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处置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设立指挥部办公室和现场处置、现场调查、善后处理调解、检验鉴定、后勤保障、新闻报道等7个职能组,加强恶劣气候和地质灾害造成交通严重堵塞或连续引发交通事故以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突发性堵车、断道等群体性公共事件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2009年,公安各警种协同配合,成功处置全市有影响的群体性交通事件7起,县(市、区)有影响的群体性交通事件2起,以及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3起。(银   涛)

��

��【道路运输应急保障】   绵阳市参加全省2009年度道路运输应急演练按照任务要求,组织20辆货车在规定时间内提前赶到指定集结地点――成都生旌物流停车场,圆满完成任务;完成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祭和“十一”黄金周等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在突发情况下,运管部门行动迅速,迅速落实应急运力,其中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祭征调31辆客车赶赴任家坪紧急疏运群众,“十一”黄金周调派15辆客车支援全省应急运输,各项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均及时赶赴需支援地点开展应急保障,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应急运输保障任务。

��(张   霜)

��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处置

��【概况】   市公安局强化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维稳工作责任制,紧紧抓住涉藏维稳、涉校维稳、涉灾维稳、涉企维稳等重大敏感问题,尤其是汶川特大地震清明祭奠及周年纪念活动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期间,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暴力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突出情报信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人员稳控,完善指挥、取证、保障、督导、宣传等处置工作机构,能够迅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处置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全年收集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预警性、行动性情报信息179条,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91起,其中100人以上19起。参加51次大型文体、商贸、会议活动的安全保卫。执行防暴排爆任务7次,打击杀人、劫持人质等暴力案件5件,处置各类可疑爆炸装置12件。2009年,在对敌斗争和稳定形势极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主要街道、公共场所群体性事件比去年同期下降60%,没有发生牵扯党委政府大量精力或引起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的群体性事件,确保全市社会政治稳定。(银   涛)

��工业企业安全

��突发事件处置

��【概况】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6起,其中一般事故45起,较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1起。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51人,直接经济损失1018.8万元。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均在第一时间内展开了营救,各有关部门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急救、治安、交通、后勤保障、人员疏散和善后工作,并根据事故的类型特点调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援救,同时及时做好善后处置工作。46起事故均得到有效的处置。

��

��【“3・11”柴油泄漏事故】   2009年3月11日14时左右,四川煤田地质137总公司施工人员在成绵乐城际铁路岩土勘察钻孔钻探施工作业时,将位于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青霞村2组的兰成渝输油管道K0748+800处距地面1.8米的地下管道钻破,造成柴油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该公司现场管理人员当即组织群众对现场油流进行围堵。北京调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启动全线紧急停输程序并紧急停止油品输送。15时15分至15时45分,兰成渝公司绵阳站、龙门镇派出所、高新区消防队、绵阳市政府、绵阳公安局、绵阳市消防大队相继赶到现场,立即组织民工修筑土埂,挖设围堰和集油坑,展开现场封锁清理和群众疏散工作,消防人员使用消防泡沫对油品污染区域进行覆盖。15时48分,北京调控中心通知关闭上下游阀室阀门,泄漏基本得到控制。17时30分,首批抢险人员到达现场。20时,油罐车到达现场。3月12日凌晨2时10分,抢修人员开挖管道抢修焊接作业坑。9时02分,开始干线焊接作业。11时40分,管线泄漏点封堵焊接完毕。12时08分,兰成渝输油管道全线恢复正常运行。至此,兰成渝输油管道柴油泄漏事故得到成功处置。经环保部门跟踪监测,涪江流域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

��【“5・26”中科成塔子坝污水处理厂中毒事故】   5月26日上午9时50分左右,中科成塔子坝污水处理厂1名维修班工人在进入深3.5米的放空阀门井下作业时发生中毒,同去的另2名作业人员救人心切,先后下井施救时相继中毒晕厥在井内,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市政府、市安监局接事故单位报告后,当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处置,指挥救援和事故善后及调查工作。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市安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分别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员作出了20万元和6万元的行政处罚。四川省建设厅吊销了绵阳中科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塔子坝污水处理厂“运行合格证书”,整改期限一年。取消该公司总经理、厂长等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上岗证。组织作业的负责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 (郭晓青)

��

��应急常识

��求救信号识别

��

��SOS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一般情况,重复三次都象征求助,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可以点燃三堆火、制造三股浓烟、发出三声响亮口哨、呼喊等。

��1.火光信号

��国际通用的火光信号是燃放三堆火焰。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保持燃料干燥,一旦有飞机路过,尽快点燃求助。尽量选择在开阔地带点火。

��2.浓烟信号

��在白天,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被发现。在火堆中添加绿草、树叶、苔藓或蕨类植物都能产生浓烟;潮湿的树枝、草席、坐垫可熏烧更长时间。

��3.旗语信号

��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挥棒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做“8”字形运动。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简单划动即可,在左边长划一次,右边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4.声音信号

��如距离较近,可大声呼喊求救,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5.反光信号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发出信号光求救。如果没有镜子,可利用罐头盖、玻璃、金属片等来反射光线。持续的反射将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引人注目。

��6.信息信号

��遇险人员转移时,应留下一些信号物,以便救援人员发现。如:

��将岩石或碎石摆成箭头形,指示方向。

��将棍棒支撑在树杈间,顶部指着行动方向。

��在一卷草束的中上部系上结,使其顶端弯曲指示行动方向。

��在地上放置一根分杈的树枝,用分杈点指向行动方向。

��用小石块垒成大石堆,在边上再放一小石块,指示行动方向。

��用一个深刻于树干的箭头形凹槽表示行动方向。

��两根交叉的木棒或石头意味着此路不通。

��用三块岩石、木棒或灌木平行竖立或摆放表示危险或紧急。

��

��预警信号识别

��

��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a)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b)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c)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d)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e)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本地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

��  (b)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  图标:■

��  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

��(c)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  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天气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达到35或已达到35以上。

��(b)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  含义: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c)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39以上。

��寒冷预警信号

��寒冷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10以上,或日平均气温维持在12以下。

��(b)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5以下。

��(c)寒冷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预计因北方冷空气侵袭,当地最低气温将降到0以下。

��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大于等于200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b)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大于等于50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c)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两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灰霾天气预警信号

��灰霾天气预警信号,以黄色表示。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灰霾天气,或者已经出现灰霾天气且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b)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c)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两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d)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两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a)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b)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两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b)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c)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两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

��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分三级,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a)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

��图标:■

��含义:森林火险等级为三级。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森林火灾较易发生。

��(b)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森林火险等级为四级。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快。

��(c)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森林火险等级为五级。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60845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