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美國海軍迎來最先進航母眾多“黑科技”上艦

美國海軍迎來最先進航母眾多“黑科技”上艦

  4月8日,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美國海軍“福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離開船廠碼頭進行海試。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5月31日,美國海軍新一代“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首艦“福特號”(CVN78)由建造商亨廷頓·英格爾斯公司交付美國海軍,從而向今年夏天正式服役又前進了一步。

  根據美國海軍計劃,“福特號”預計將在2020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福特”級航母自1993年提出概念,歷經3年頂層需求論証、4年總體方案論証、4年初步方案設計與關鍵技術先期開發、5年詳細方案設計,首艦於2009年鋪設龍骨,整個建造過程歷經8年。

  第二艘“肯尼迪號”(CVN79)於2010年12月進行了首塊鋼板的切割,2015年8月22日舉行了龍骨鋪設的開工儀式,計劃2022年交付﹔第三艘“企業”號(CVN80)將於2018年納入採辦程序,計劃2027年交付。

  “福特號”航母排水量約10萬噸,可搭載包括F-35C聯合攻擊戰斗機等第四代隱身戰機、無人戰斗機在內的75架飛機。它採用電磁彈射器和先進攔阻裝置,日出動艦載機270∼310架次,可持續6天。

  “福特號”航母採用新型核動力裝置,發電能力相比“尼米茲”級成倍提升。它優化設計布局,提高自動化程度,人力需求相比“尼米茲”級降低20%左右。針對未來可能的需求變化,還為升級改造留下5%∼7.5%以上的排水量儲備。

  “福特”級是面向21世紀作戰需求研制的航母,將全面替代“尼米茲”級航母,成為未來幾十年美國海軍的核心裝備,並引領著未來航母的發展方向。

  精心設計發展之路

  1993年,當“尼米茲”級航母才剛剛服役至第6艘、技術水平相對於其他國家處於絕對優勢時,美軍就根據冷戰后國際形勢的變化,從支撐由“大洋決戰”向“由海向陸”戰略轉型的高度,立足全球存在、跨洋作戰、以海制陸的軍事需求,超前謀劃航母的中遠期建設問題。

  美軍成立了由海軍牽頭,空軍和陸軍參謀部、國防部辦公室、工業部門和研究機構參與其中的頂層評估團隊。通過全面評估,進一步明確了航母在實現美國全球戰略、引領海軍全面建設中的核心地位,確定了保持航母部隊規模不縮減、採用創新技術和裝備提升航母綜合能力的發展思想。

  可以說,“福特”級航母從建設伊始就奠定了支持戰略實現、技術跨越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形成跨代優勢的基調。

  為穩妥實現新一代航母全面創新和突破,確保新一代航母在作戰能力滿足未來國家安全需要的同時控制風險,達到研制周期、技術、經費、工業基礎等各種因素的最優平衡,美國海軍在兩代航母中間採取了“過渡艦”的發展策略,即以“尼米茲”級最后一艘艦“布什號”(CVN77)為過渡和試驗平台,在該艦上採取一部分即將運用到“福特”級航母上的關鍵技術,為“福特”級航母的建造積累經驗、降低風險。

  同時,“福特”級航母建設也不是一步到位,首艦上實現電磁彈射、先進攔阻、新型核反應堆、雙波段雷達等標志性關鍵技術,第二艘艦上再逐步實現輕型材料、一體化后勤系統等技術和能力,同時秉承“尼米茲”級的經驗做法,后續艦均比前艦有不同程度的技術提高。

  通過“過渡艦”以及“逐艦提高”的策略,確保了美國海軍新舊航母之間的平穩銜接,確保了新一代航母裝備建設的穩妥可行,保証了該級航母在未來幾十年服役期內的先進性。

  “福特”級航母的研發是一個邊建設、邊改進、邊提高的漸進式發展過程。立足戰略要求和作戰實際,不斷細化航母需求論証,逐步明確了新航母與已有航母相比應加強能力的方面,迭代優化出新一代航母的六大任務領域和37個特征屬性,為明確採用何種技術來滿足能力需求提供了科學的牽引。

  美國海軍還開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多方案評估,對75種設計方案進行全面對比分析,最終形成了採用新型核動力裝置、電磁彈射器、搭載75架以上飛機等指標,確保新一代航母的工程方案設計滿足能力需求。

  新技術的成熟與否關乎重大裝備進度、費用、效能等方面,為確保重大新技術盡快發展成熟,美國海軍啟動了旨在研究與驗証新技術的“航母研發計劃”,提前部署了一系列新技術的研究和試驗。

  如在新航母尚未確定是否使用核動力之前,就啟動了“核動力和電力裝置技術”研究,當2009年首艦開工時,新型反應堆裝備的技術成熟度已經完全滿足上艦需求。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shangshuixian/42832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