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39年如一日的爱

2008年,她曾荣获山西省“文明和谐家庭”、“中国移动杯”山西省第二届公德模范“十大道德修养典范”光荣称号。在去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她成为山西省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之一。她就是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云厦公司家属廉爱新。

一晃39个春秋,1万多个日日夜夜,廉爱新每天重复着侍候丈夫的琐碎工作:帮丈夫穿衣服、换尿布、擦身子……从风华正茂到年过花甲,无怨无悔。在她的悉心照料下,76岁的丈夫李彪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今年66岁的廉爱新,1965年随丈夫李彪来到霍州煤电集团云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霍县矿务局工程处)。当时,他们夫妻恩恩爱爱,美好地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终结了小两口的美好向往。

1973年6月10日,36岁的李彪正在井下埋头工作,忽然巷道一声巨响,顶板垮落,他被挤压在坍塌下来的岩石中。当医护人员把昏迷了5天的李彪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时,27岁的廉爱新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难:李彪终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完全成了一个永远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在服侍丈夫的岁月里,廉爱新既当爹又当娘,学会了打针、换药、清洗褥疮伤口、煎熬中药、理发,还学会了泥炉子、砌砖抹墙、简单木工等男人干的活计。“地上是长工、床上是裁缝、护理兼理发”,是街坊邻居对廉爱新最直观的描述。

第一次为丈夫理发,廉爱新花了4.5元买了一把推子。以前丈夫理发,总得把理发师傅一次次请到家里来,十分不便。廉爱新便尝试着自己替丈夫理发。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她颤抖地拿着推子在丈夫的头上做着“实验”。看着丈夫信任的目光,廉爱新心里甜甜的。

第一次做衣服,是深夜丈夫睡着以后,用的是表哥准备给他女儿、却又送给了自己的缝纫机。第二天是“六一”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穿上崭新的白衬衣,在昏黄的灯光下,廉爱新忘却了一整天的劳累,专注地踩着缝纫机,把一个母亲的爱一针一线地缝在了小小的衣服里。清早,看着孩子们穿着新衣服高兴地出门,廉爱新布满血丝的双眼也透着欣慰。

第一次晕倒时,半夜起床的廉爱新正在为丈夫换尿布,突然眼前一黑,她倒在了丈夫的腿旁。醒来时满脸都是屎尿,三个孩子站在床边扯着自己的衣角,边哭边喊着“妈,你醒醒呀……”丈夫哽咽地嚷着:“我都成这样了,你可千万不能睡呀!”看着眼前的一幕,廉爱新心如绞痛,强打精神收拾利落后,坚强的她躲在被子里独自流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朴实的情感长年累月地积淀着,愈发厚重。

“无论领导、同事、邻居,我们碰到的好人数也数不清,虽说我们今生无法报答他们,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廉爱新和老伴既激动又哽咽地说,瘫痪卧床的李彪还颤抖地擦着眼角溢出的泪水。

为了报答人们对她家的关爱,廉爱新凭借多年练就的理发、泥炉子等手艺经常为附近居民服务,几十年如一日,尤其是对有病在身的老人,她总是主动上门服务,随叫随到。邻里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热心的廉大嫂”。廉爱新说:“我家也有病人,将心比心,病人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他们需要关怀、需要照顾,我愿意为他们做我所能做的一切。”如今,廉爱新的3个孩子从技校毕业后都参加了工作并成家立业。在她朴实的言行影响下,孩子们既懂事又坚强,既孝顺又热心。不论街坊邻居谁家有困难,总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每当大家伙夸奖孩子们时,廉爱新总是笑呵呵地说:“这没啥,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廉爱新,把胸中盛满近四十年的艰辛,化作了爱的力量,不离不弃,陪伴瘫痪丈夫走过风风雨雨……(记者 王小庚)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shangshuixian/44055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