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乡镇地名(一)
浏阳市乡镇地名(一)
本文原载2019年出版《长沙地名掌故》第四章乡镇地名 原城关镇浏阳文庙 金刚镇石霜寺淮川镇
淮川镇为原浏阳县城关镇的古名。城西龙津港(即龙泉巷)一名淮川,镇以水名。古镇跨浏阳河中游两岸,东南两面接荷花乡(今荷花街道),西北两面接集里乡(今集里街道)。境内有筱水、龙津两溪自北向南纵贯流入浏阳河。清代为中立大团,民国时为中枢镇(辖中孚、中庸两乡),集市贸易繁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城关镇,撤县设市之后改为淮川街道办事处。
城关镇为浏阳县治所在地,自唐景龙二年(708)复置浏阳县,县治即设于今址。元初再迁居陵镇,明初复迁今址。原旧城区有大街、小巷43条。1966年将升平、太平、皇仓、朝阳4条街道扩建成宽8 米、长957米的人民路,为全城主干街道。1977年又将紫微街和北正街改建成宽9米的北正路,直通浏东公路。
城区名胜古迹众多。浏阳河畔的“状元洲”,为古浏阳八景“中洲风月”所在地,长约里许,平沙铺锦,绿草如茵,入夜波光映月,江风袭人。城东有孙隐山,相传为孙思邈栖隐处,今存洗药桥、洗药泉及炼丹岩诸迹,八景中称为“药桥泉石”。城北映月岭有“天后宫”,相传为清乾隆年间福建商人所建,登宫可望全城。2013年,圭斋路浏阳文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式与规模堪与山东曲阜孔庙媲美,庙内原有全国唯一完整的全套古乐器,今存湖南省省博物馆。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戊戌维新志士谭嗣同留下的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烈士祠和谭嗣同墓保存完好,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嗣同书斋精巧幽雅,自取名为“石菊影庐”。谭嗣同题联云:
人在有情天,得此群山,暂舍事事;
生岂无怀世,每当九日,亦自欣欣。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少时博览群书,喜读王夫之《船山遗书》,对西方自然科学多有涉猎。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浏阳发起成立算学会,次年任南京候补知府,著《仁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回长沙,协助巡抚陈宝箴创办新政。在湖南维新运动中,谭嗣同是最活跃的人物。他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并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1898年光绪帝诏其进京,任四品卿御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同年西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被捕,慷慨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官渡镇
官渡镇位于浏阳市境中东部,跨大溪河中游两岸,东连张坊,西接沿溪,南倚永和、七宝山,北邻达浒。距浏阳市区38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浏东重镇”之称。官渡镇昔称官渡市,是湘赣两省通衢。据《湖南通志》载:元朝时代,浏阳县治曾设于此处北岸,当时名“居陵镇”。今仍留有西门桥、镇南桥等重要遗迹。镇南桥位于官渡镇北,《浏阳县志》载:“地为吴楚通衢,乾隆丁亥,群捐资架木。嘉庆十四年改石墩成梁。”
居陵镇和官渡镇隔河相望,官渡镇在居陵镇南岸,有兵马大渡,故名“马渡”。旧联云:
马渡风偏古;
龙门绪自长。
后来马渡改名官渡,故镇以渡名。居陵镇早已毁于兵燹,现在的官渡镇以原来的渡口命名,沿用至今。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部将领王进才、马进忠等曾大破官军于此,乘胜攻克浏阳城。1931年夏,红十六军在此击溃国民党陈光中部。可见,官渡历为战略要冲。作为乡村政权驻地,集市贸易亦有悠久的历史。
浏阳河的源头大溪河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境内,沿河两岸为冲积平地。其中麻洲、中洲、龙尾洲、马家洲、钟家洲、吴家洲、冯家洲,素有官渡七大洲之称。
官渡镇历史建筑留存较多,如施氏宗祠、施家老屋、李家大屋、谢氏宗祠、谢家老屋、周氏宗祠、宝盖山观音庙、奉先祠等。
张坊镇
张坊镇位于浏阳市东部,大围山南麓,湘赣边境,距市区60公里,南靠小河乡,西连永和镇、官渡镇、达浒镇,北接大围山镇,东北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毗邻,东南与江西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赤兴乡、白水乡接壤。主峰七星岭,海拔1593米。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shenqiuxian/32691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