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上市中国企业被频繁指控欺诈,并动摇投资者对美国上市中国企业的信心之后,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已持续了三年之久,而中国企业在私有化道路上却波折重重。
本周一在上海举办的“进入中国:管理层收购和私募股权圆桌会议”上,独立并购情报服务公司Mergermarket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已经完成的四宗相关私有化交易,总交易价值接近15亿美元,还有更多的公司已宣布或正着手实施私有化。而在过去3年已成功进行私有化的12家中国公司交易总价值超过45亿美元。
FFHSJ(Fried, Frank, Harris, Shriver &; Jacobson LLP)律师事务所合伙人Douglas Freeman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法对好公司与差公司加以鉴别,导致美国投资者丧失信心,加之监管审查趋紧及多起集体诉讼导致众多美国上市中国企业走向私有化之路。通过私有化,公司高管可重新专注于核心业务,公司治理更加灵活,由此降低成本和风险。他强调称:“掩盖过去的不良行为(如欺诈),不能被认为是私有化的原因。”
全球金融投资顾问机构D&;P(Duff &; Phelps)上海办事处董事总经理Bill Snyder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美国股市持续向好,目前很多中概股仍未见反弹趋势。就算美国经济复苏,私有化交易对有些公司依然可行。”
如同企业上市一样,私有化也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过程,每宗交易都有其特殊性,也面临一系列的特定挑战。Douglas告诉记者,监管、诉讼、融资等一系列主要风险都有可能“扼杀”私有化交易。企业需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来接受SEC的调查、做空者的报告以及长时间的尽职调查过程。考虑到中国反垄断法的影响以及VIE结构的存在,中国企业在私有化进程中还将面临众多监管障碍。此外,正确的私有化结构设计,如交易、并购要约、税收结果等也至关重要。
不过,建立有效的流程通常会带来合理的价格,并尽可能提高责任保护,Douglas补充称。
中概股的私有化也逐渐引发PE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西方私募股权公司,通过对西方资本市场的熟知及很强的项目运作经验,将这些企业的私有化视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有效途径。近期上海分众传媒广告公司高达37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就是最受关注的实例之一。
而对有意参与私有化的私募股权公司而言,目前的挑战是确保收购所需的资金。目前来看,银行愿意为其提供融资,但难以保证这种趋势的可持续性。Bill Snyder认为,内部人士和私募股权财团正在尝试以其他方式为此类交易融资。虽然过去国家开发银行在债券融资来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其他商业借款人和外部人士也日益频繁地参与其中。
而对于尝试从美国转入中国香港或A股市场的这些企业来说,“回归”未必理想,且目前仍无成功案例。Bill Snyder向记者表示:“重新上市这个过程可能比人们想象中还要长,不过我想每个人都相信中国IPO迟早会开闸, 且PE可以帮助布局确保的条件使其更快地上市。当然这些企业会有很多选择。长期来看,他们也许会意识到在美上市的更多优势,重返美国市场并得到合理的估值。”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shenqiuxian/46171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