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職場Emoji社交溝通喜好觀察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移動端的普及,網路表情已經從Emoji符號到圖片、再到全民自製表情包。在職場社交溝通中,我們也能夠愈發頻繁看到以Emoji為代表的表情表達,相關研究數據顯示,Emoji等表情在職場溝通中的使用已經無處不在,且伴隨疫情遠端辦公時間的增長而被更多地使用。7月17日世界表情符號日之際,前程無憂向數千職場人發起Emoji社交溝通使用調查,試圖了解不同職場人對於Emoji的使用態度以及背後代表的情緒“潛臺詞”。

溝通“剛需”,六成職場人頻繁使用Emoji等表情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的第49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網民即時通信用戶使用率97.5%,用戶達10.07億。作為即時通信裏最為常見的Emoji表情,它能消融一部分因文化、年齡、閱歷等因素造成的身份隔閡,也易於在交互中形成共識,從而被廣泛應用在各類場景中,在職場社交溝通中也不例外。

調查顯示,非文字的職場社交溝通補充已成為“剛需”。近九成的受訪職場人在社交溝通表達中習慣使用Emoji等表情,超過六成高頻(經常/一直)使用,從不使用Emoji等表情進行職場社交溝通的受訪者不足百分之五。女性對於Emoji等表情表達方式的接受和使用程度均高於男性。

出於社交溝通的目的,職場人對於Emoji等表情的使用態度亦受到社交環境的影響。調查顯示,任職于外資/合資企業的受訪職場人使用Emoji等表情的頻率最高,高頻(經常/一直)使用人群佔比達67.6%。相比之下,任職于國有企業的受訪職場人對於Emoji等表情的態度更為“保守”,高頻(經常/一直)使用人群佔比低於外資/合資10個百分點以上,低頻(偶爾)使用者接近四成。從行業來看,政府/公共事業的受訪職場人中幾乎不使用Emoji等表情的人群佔比亦是所有行業中的首位。

“捂臉”最被常用,“微笑”最被討厭

從表情符號的誕生,經過四十年的發展變遷,職場社交溝通表情的表現形式逐漸多樣化。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的受訪職場人最常使用系統自帶的Emoji表情,顏文字(電腦字符形成的描繪人物表情動作的圖案)和動物表情包(以動物的照片、視頻配上文字等製成)位列第二、第三,分別佔比31.2%、26.1%。

在社交溝通常見的Emoji表情中,近半數的受訪職場人最常用“捂臉”,其次是“ok”和“強”,分別佔比32.8%和30.6%。而在不喜歡的表情裏,近六成的受訪職場人默契地把“微笑”選到了首位,且斷層領先於其他表情。有意思的是,“微笑”原本僅單純代表一種微笑的情緒,受訪的70/75後職場人中鮮有討厭此Emoji者,但是,隨著時代的社交溝通環境變化,“微笑”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強勢嘲諷,有用來懟人、還有很生氣等,大多數年輕人把它和“呵呵”化等號。“尷尬”和“擦汗”被受訪職場人選為最不喜歡的表情二、三名。

調查還發現,職場情緒表達具備一定的延續性,即在短期內不會産生轉折式的改變,大多數的受訪職場人傾向於使用相同的Emoji等表情,近七成的受訪職場人最常使用的Emoji等表情種類少於10個,超過四成的受訪職場人在同一溝通對象或溝通語境內使用的Emoji等表情種類少於5個。

Emoji等表情背後是職場情緒的傳遞和感知

從被創造出來,到含義被演化、迭代,當被問及Emoji等表情在職場社交溝通中扮演的角色時,超過六成的受訪職場人認為“使文字變得生動,有形象感“是Emoji等表情最主要的職場社交溝通作用,四成的受訪職場人則認為Emoji等表情可以幫助緩解溝通中的尷尬。“代替打字,更方便”、“拉近彼此距離”、“語言無法直説的,表情表達出來更貼切”等也是受訪職場人選擇用Emoji等表情替代/輔助文字表達的原因。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深數字化溝通在管理中的作用,對於員工在數字對話中所彰顯的情緒表達的捕捉無疑已經成為當今僱主能否留下人才的一大關鍵。前程無憂最近的企業端調查顯示,2022年對員工健康,特別是心理狀態的關注也達到了歷史最高。54%的上海企業、37%的北京企業,42%的物流配送、37%的生産製造和35%的媒體廣告行業的企業都將關心員工作為HR工作重點。

作為一種便捷的非語言資訊傳達方式,Emoji等表情在職場中的運用使得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數字化線上溝通更加簡單有效。企業管理者可以用Emoji等表情來表示接收、認可、支援等,員工也同樣可以對企業管理者發出的資訊做出反饋。Emoji等表情還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在非線下交流環境中更直觀地捕捉員工情緒,以挖掘工作動力以及員工更樂意的工作方式,這對數字化時代和疫情持續影響下的遠端辦公體驗顯然有著積極的作用。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xihuaxian/41021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