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玉琪
10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0.8%,即平均不到5个年轻人赡养1位老人。相比2000年,老年抚养比不到10%,即平均10个以上劳动年龄人口赡养1位老人。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中国抚养比将在2080年达到峰值,老年抚养比将达116.6%,总抚养比达142%。
“社会负担从养小为主转向养老为主,木已成舟。根据国际经验,养老的社会支出要比养小高很多。”在10月30日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在少子化、长寿化的作用叠加下,人口负增长与人口深度老龄化发生交汇,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治理产生深刻影响。
人口负增长拐点将至
原新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将呈现如下特征。首先,出生率与死亡率由相向而行转向背道而驰,死亡率持续提高,出生率将保持较低水平,人口负增长拐点将至。
根据各省披露的2021年人口数据,在公布人口自然变动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1个省份出现自然负增长;从常住人口情况来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6个转负。也就是说,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已超过一半。
其次,社会养育负担将从养小为主转向养老为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2.53亿人,60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人,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了少年儿童人口数量。
此外,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即农村快老、农村更老。原新认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农村的经济、制度及基本建设储备远远不足,但农村恰恰会率先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大潮。“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落实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但原新也指出,人口发展的未来并非一成不变,今天采取的政策和行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明天的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轨迹。
人口老龄化不是问题,失衡、不适应才是问题
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春晓表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不是老龄化本身,而是原有体系与老龄社会的不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是问题,失衡、不适应才是问题。”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友华针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福利制度提出反思。他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后的救命稻草,希望通过福利制度来化解人口老龄化应对中的一切难题是不现实的。福利制度建立后如何可持续运行,必须要考虑福利的责任承担者是否愿意承担、能否承担以及能承担多久。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朱耀垠强调,要加快实现二十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要进一步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内涵,发挥基本养老服务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切实在养老服务方面兜住公民老年期的生存需要、政府责任、社会道德的三大底线,要实现基本养老服务的规则公平、机会均等、人人可及,要将积极老龄观融入基本养老服务,在基本养老服务中实现学为结合、养为结合。
朱耀垠认为,目前我国基本养老服务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抓紧补齐基本养老服务发展的短板。
从服务对象看,主要是尽快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城市空巢独居老年人和流动人口中的老年人全覆盖;从服务内容看,要着力强化基本养老服务的弱项,主要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对失智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完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加强老年医疗健康服务,特别是大力加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疾病诊治服务,规范发展安定疗护服务等。
养老服务机构和老人之间应从交易关系回归信义关系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现有体系适配老龄社会,成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我们低估了老年人创造的社会价值。”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曾红颖指出,“七普”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健康和基本健康率在87%以上,60~69岁的低龄老人健康和基本健康率分别为94%和91.59%,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约有2000万~250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有大量老人还处于工作状态与公益服务状态,绝大多数的老人都在从事家庭服务,老年人力资源仍然非常丰富。
作为一种互助养老、为养结合的养老创新方案,时间银行“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的核心理念被各方寄予厚望。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xihuaxian/574571.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