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小我服从大我”与“个人自主”并存:农村居民的个体与集体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经历传统时期、集体化时期的“小我服从大我”模式后,社会转型期的个体与集体关系形态有待研究。文章运用集个体化研究、维权研究、分类研究分析范式优势于一体的集体意识与个体的自主性框架,分析汶川震后乡村社区居民的个体与集体意识的关系,并对国家意识、社群意识、个体的自主性三个维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国家意识”“社群意识”“屈从集体”“集体冷漠”四个因子。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聚类分析,区隔出精英、中层、游离者、底层四个群体,呈现了社会转型期“小我服从大我”与“个人自主”并存的个体与集体关系格局。

  关 键 词:社群;个体化;集体;自主性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结构信任研究:以乡村社区自组织过程为例”(项目编号:16YJC840019);陕西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分类控制:快递公司对快递员的劳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BSHYDZZ59)。

  作者简介:帅满,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本校研究员;罗家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济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个体与集体关系形态

  个体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社会科学经久不衰的研究议题。我国传统时期和集体化时期的个体分别融于社群或国家构成的集体之中,脱离集体便无法界定个体的身份。受关系主义文化影响,传统儒家家庭主导生产和生活活动,个体受父权文化濡染并融于家庭、世系和地方关系网络构成的社群之中,为了社群的绵延而存在(费孝通,1998;许烺光,2001)。集体化时期,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从基于血缘、地缘网络的社群中剥离出来,融入公社、生产队的再分配体系之中,形成傅高义(Vogel,1965)所言普遍主义的社员/同志关系,成为忠诚于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公民。魏昂德(Walder,1986)发现,个体对垄断所有资源和机会的国家、集体形成了制度性依赖,有原则的特殊主义盛行,上下级建立起权力—庇护的互惠关系和派系网络来获得资源、福利或升迁。

  阎云翔(Yan,2010)认为,西欧社会的个体化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转型,中国社会个体化的核心是个体与国家关系的变迁,以个体欲望和利益为中心的“小我”和以集体利益为中心的“大我”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是定义个人和个体性及其理解中国人自我的关键。1978年开启的市场经济改革引发了“市场转型理论”的国际学术讨论(边燕杰,2002;边燕杰等,2008),“社会转型”成为学界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阶段的通用语(李培林,1992;何增科,2003)。经历传统时期、集体化时期的“小我服从大我”模式后,社会转型期的个体与集体关系呈现为何种形态?文章将梳理个体与集体关系研究,提出全新框架分析和呈现社会转型期个体与集体关系的复杂性,并探寻其背后的理论意蕴和实践启示。

  二、研究理论:个体与集体关系的演变与类型

  个体与集体关系研究包括个体化研究、维权研究、分类研究三种分析范式,探讨了个体与集体关系的类型、特质及阶段性演变,三者各有侧重。

  (一)个体化研究

  个体化理论在西欧社会提出,福利国家制度的普遍实施使民众从传统的性别、家庭、阶级、阶层等范畴中脱离出来,实现了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转型,个体化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和多元生活的追求,包括去传统、脱嵌、再嵌入三个方面(吉登斯,1998;贝克等,2011)。阎云翔(Yan,2010、2016)认为,我国处于国家管理的个体化进程之中:从传统时期的忠于社群到集体化时期的忠于国家,既是个体摆脱祖荫的去传统和脱嵌过程,也是再嵌入公社或单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过程;社会转型期的“松绑”和流动促成了个体从国家的脱嵌,由于缺乏西欧的古典个人主义发育和福利体制,拥有更多选择和自由的个人被迫回到家庭和私人关系网络等社群中寻求再嵌入的可能性。

  阎云翔(Yan,2010;阎云翔,2019)总结发现,我国的道德伦理有从注重责任和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伦理向强调个体权利和自我发展的个人主义伦理转向,个人幸福、权利和自我实现成为个体的生活目标,道德判断的标准在底线道德、个体主体性和尊严、同理心和社会信任、社会公德四个尺度上不断往后推进和变革;农民的私人生活发生了孝道衰落、青年自主权上升、爱情和夫妻关系重要性增加、隐私和财产观念兴起等重大变革,然而,走出祖荫的个体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虽然国家对追求个人利益、包容婚前性行为等个体的崛起和道德伦理变迁较为包容,但国家管理下的个体化将个体的自主性局限在私人生活和经济活动领域,仍在追求生活机会的个体未能摆脱个体服从集体的角色设定。

  (二)维权研究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xihuaxian/60946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