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克格勃是什么(介绍一下俄罗斯的情报机构,克格勃)

克格勃,俄语全称拉丁字母转写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苏联的间谍情报机关。苏联的间谍情报机构曾与美国并驾齐驱,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美国。自苏联剧变以后,俄罗斯继承其衣钵,但其力量大为削弱。经过调整以后,又以新的面孔出现,重新活跃。


克格勃建立于1954年。该机构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政府刚建立时成立的“契卡”,捷尔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脑。


契卡将总部设在彼得格勒戈罗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的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克格勃主要机构有: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克格勃驻外站组等。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曾一度达到50多万名,总部机关有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部门有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在全国有150万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年预算为100亿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国内安全工作和边境保卫等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是一个凌驾于党政军各部门之上的“超级部”,是一个超然的机构,它只对中央政治局负责。


英国情报机关称克格勃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报的间谍机构”。


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1 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1917年12月 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1922年2 月 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7 月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1934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1年2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1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3年4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 月 国家安全部

1947年1O月至1951年11月

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 月 内务部

1954年3 月 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一.领导机构构成


1.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会主席团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十名,其中包括两名第一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还领导地方国家安全机关——各加盟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区、州国家安全局的活动。


2.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全委会


苏联国家委员会全委会由十五至十七人组成,负责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通过相应决议,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令的形式生效。决议生效以后,就成了所有国家安全机关必须执行的规定。全委会委员组成中有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主要部门的主官以及几个地方国家安全机关的领导人。全委会由苏联部长会议决定任免。 约定俗成的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和列宁格勒市及列宁格勒州国家安全局的两位局长,传统上都是全委员会委员。根据条例,全委员会一个月举行一次例会,但有时候要多,这取决于该讨论的问题是否紧急,是否重要。 全委员会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命令清单确认干部任免。有时候听取有关国内、国家安全委员会机关和部队所发生的最重大非常事件的报告,讨论上级权力机关的重要决议,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决定。一般来说,讨论问题会吸收范围相当宽的特邀人员参加,人数有时多达一百人或一百人以上。 全委会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机关,是某种指挥学校,是审核与研究最重大问题的形式。全委会通过的主要决定可以长期有效,且只有全委会才能以其决议取消已生效的决定。 全委会是安全委员会相当广泛的负责人交换意见的机会,是作出决断的有益方式和方法,更主要的,它也是确定落实并监督决议执行情况的有益方式和方法。决议将传达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各级机关和部队,并成为他们在相应方面展开实践活动的依据。


二.各业务局


1. 第一总局 第一总局是对外情报侦察部门,它对驻国外间谍机构实施领导,并从苏联本土进行情报侦察,指导他们所在地区的国家安全机关第一线(情报侦察)分队的工作。这些部门被称为第一总局这一事实,也强调了对国外敌人斗争的头等重要意义。


2. 第二总局 第二总局从事反间谍情报侦察工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来,对外情报侦察工作时分时合,这都取决于当时苏联哪种路线在对国家机关的态度方面占主导地位。八十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一种做法,即不把全部反间谍情报侦察集中在一个部门。而是根据具体的工作方针把它们分散到几个部门。但第二总局始终是反间谍情报侦察部门的主角,它实施反间谍斗争,并从事与外国代表机构和旅游系统有关的工作,同时还在苏联领土上进行某些侦察活动。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chuanhuiqu/36739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