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满堂书记带着大家修这亭子,就是为了让群众、游客上山游玩时能有个遮阳避雨的地方。”9月13日,旬阳市城关镇党委书记朱代富和李家台村党支部书记王东等人,站在望江亭上,看着满山的果树、大棚,掰着指头,一桩桩、一件件讲述着李家台村如何一步一步变成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从重点扶贫村到集体经济示范村,满堂、才明和杨斌三任第一书记,唱响了咱李家台村7年发展的一台大戏。”王东感慨地说。在李家台村担任了29年村干部、22年村支书的他,见证了村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迁、村民从贫穷到富裕的变化。
小山村来了位“大书记”
“当年满堂书记人还没到,我就听说人家是位大领导,怕就怕来咱这小山村就是做做样子。”王东说。但他的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2015年9月8日,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满堂,从北京来到旬阳市(当时的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到村上,他便穿上球鞋,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提一个简易的文件袋,爬山过坎、走村入户。李家台村8个组有7个都在半山腰上,看着一拃远,走路要半天。刘满堂用了3天时间,走访了几十户群众,拉家常、问冷暖,不但摸清了贫困群众家里的实际情况,也切身感受到解决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是村子的当务之急。
李家台村虽说紧挨着旬阳市,但山大人稀,全村3891亩土地都在山上,紧邻着汉江,可由于山地落差大,不具备灌溉和饮水条件。当地群众自嘲:“水在河里流,人在山上愁。”缺路、缺水、缺电,让许多群众甚至部分村干部,都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中核集团的支持下,刘满堂募集到150多万元发展资金,先期启动了群众饮水工程和通组路建设。没多久,总长5公里的饮水管道连到村里,267户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李家台村吃水难的问题。
“人家满堂书记那么大年龄了,为了咱村里的事没日没夜地劳碌,咱还有啥理由偷懒呢。”时任四组组长的王勇,带领群众跟着刘满堂修路、建水塔,主动帮助施工队拉线、挖地,工程需要占用哪一户的地,王勇便主动上门去跟群众讲政策、做工作,“不能让满堂书记为咱的事还去磨嘴皮子。”
刘满堂心里清楚,农民要想脱贫,不能只在黄土地里刨食,要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让农民转变身份,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中致富。他有一个愿景:把李家台村建成陕南地区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民王有林长期在广东做生意,接了一个手工缝制足球的单子,但一直为供货不及时而发愁。听到这消息,刘满堂很兴奋,他琢磨,村里有不少留守妇女,把她们组织起来缝制足球,既帮她们找到增收门路,又不影响照顾老人和孩子。他把这个想法汇报给村党支部后,村党支部联系王有林。王有林返乡办起村足球加工厂,很快与村民签下了培训和供货协议。村民缝制一个足球手工费20元,操作熟练者一月能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
2018年9月13日,刘满堂驻村期满,他留给村上一个初具规模的三国文化园,一座盛开桃花、挂满车厘子的花果山,还有一张详细规划的乡村振兴蓝图。
辣椒园里的杨队长
“满堂书记已为村上制定了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规划。我来就要把产业抓起来,让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杨才明接替刘满堂担任第一书记,他暗下决心,“群众不脱贫绝不离开。”
经过调研,杨才明发现,李家台村村民长期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渠道,村上产业发展“零敲碎打”,主导产业不强、缺乏核心产品。杨才明拉上中核集团在县上挂职的另一位同事,跑河南、下湖北调研考察,发现种植辣椒有销路、有前景。当时中核集团正准备援建旬阳一个辣椒全产业链项目,天时地利俱备,只欠激发起村里群众的积极性。
经过村“两委”研究决定,由村集体出资,成立旬核乡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李家台旬核红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在村里修建李家台旬核生态农业产业园,流转村里193户群众的793亩耕地和132亩林地,配套建成了1个连体温室棚和31个标准化大棚,发展辣椒育苗产业。
2020年2月,正值春耕关键时期,也是新冠疫情防控最吃紧时。为确保产业园辣椒育苗顺利,杨才明连续几天蹲在现场,协调采购育苗物资,组织春耕生产,解决复工生产难题。
“杨书记成了辣椒育苗的‘生产队长’了。”看着杨才明忙前忙后地组织村民种植辣椒苗,村文书李富斌说。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danchengxian/477714.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