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未来,“一孩难求”和“一园难求”的【国内三大助孕公司】双重困局,可能同时存在。

  未来,“一孩难求”和“一园难求”的【国内三大助孕公司】双重困局,可能同时存在。

  微信/电话:13262761222 ,坤和试管助孕机构为客户提供“供卵、助孕、试管、代生、找人代生”等服务可以免费咨询坤和顾问!

  ▲河北迁安市光彩幼儿园惠安分园的小朋友在园内职业体验区玩耍。图/新华社

  文 | 穆光宗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到来,在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2021年、2022年开始面临招生难,少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在山东临沂这一三线城市,各幼儿园今年也将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其实是少子化所带来影响的一个佐证。

  “丢失的生源”

  2022年是人口负增长元年,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极为深刻。显性的人口负增长(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肇始于长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的少子化,而人口负增长是全国性人口规模萎缩的开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倒金字塔逆转——一方面是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的加剧,另一方面是低生育率和少子化进程的加快。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规模一直缩减,已然是大势所趋。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堆积效应在短期内释放完毕。

  继2016年短暂的生育高峰后,从2017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从1723万人减至2022年的956万人,还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的新生人口的一半。

  这意味着,从2017年起,全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了100万-200万,这些都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

  根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2017年在园总人数为4600.14万人;按照出生人口变动趋势,从2021年开始,即使全国适龄幼儿全部入园,总在园人数也不会超过4500万人,学前教育会比预期更早迎来供需逆转的拐点。

  低生育—少子化,犹如“釜底抽薪”,直接威胁到幼儿园的生死存亡。

  新生儿的减少,最先冲击的就是作为“上游产业”存在的学前教育,“下游产业”包括了随着生命历程展开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体系,同样面临着不同层级教育需求萎缩的问题,一些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也早晚会面临招生难“难于上青天”的困局。

  ▲北京托班试点金融街惠泽幼儿园(鼓楼园),老师带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一孩难求”和“一园难求”

  首轮幼儿园关停潮背后的逻辑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少子化—3-6岁幼儿学前教育需求萎缩。幼儿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幼儿人口支撑的话,终究会因为“规模不经济”(收益不达标)而及时止损、关门大吉。

  从“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供需不平衡的逆转是因为少子化效应,学前教育的需求萎缩继而引发幼儿园之间“抢生源”为核心的生存竞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幼儿人口缩减可以预判,学前教育市场已经从“园方市场”(上幼儿园难)转向“生方市场”(招生难)。目前学前教育存量过剩,这是首轮关停潮发出的信号,不宜再继续在总量上做文章。

  无疑,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构成的人口负增长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和破解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新矛盾。

  但是,这并不是说学前教育就不需要增量了,“有增有减”才是平衡之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口变动不居,如农村的空心化和人口的城镇化,都时刻在改变人口的再分布状态。幼儿人口作为从属人口,其学前教育需求变化快速,城市化、区域化、社区化特征明显。

  所以,政府要重视照应生命周期和生源供给的中短期规划和区域规划(如社区规划),以便快速捕捉人口需求信息的变动,并及时作出回应。面向可预见的未来,需要的策略或许是“消化总量,控制增量,合理分布,调整结构”。

  今后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仍将继续,而且大概率是难以逆转,成为人口的新常态。现在宏观上的少子化是微观家庭异质性、差别化生育现状的平均反映。虽然总体上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在一个社区或者一个区域,生育的多样性依然存在。

  趋势性的少子化和多样性的低生育,构成了一对容易被忽视的矛盾,这意味着规模化学前教育需求缩减的背后碎片化、个别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也依然存在。

  所以,对幼儿园来说,可能是“一孩难求”并围绕这个展开生存竞争;对有些家庭来说,则可能会遭遇“一园难求”的困局,深受“入园难、入园贵”老问题的困扰,反过来会进一步遏制生育意愿,导致生育率持续低迷。

  把握人口动态的客观规律

  我国需要警惕新的人口负增长规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学前教育资源的存量宜消化转化,以顺应少子化、婴儿退潮的趋势;增量则须合理适当,要结合结构和区情的变化。

  “存量宜消化转化”,即对一些生源不足的幼儿园,预设两三年“观察期”,政府给予补贴帮扶其度过困难期,过观察期后再做生死去留的抉择。

  对预判再无生源、办不下去的幼儿教育机构,关停并转化以及时止损。譬如,幼儿园可以向下延伸,探索托育托幼一体化服务,转型为学龄前婴幼儿的托育托幼机构或者托老育幼并存的机构,这不失为一个思路和出路。

  “增量须合理适当”,是指“当建则建,宜建则建”。

  譬如,在人口快速城镇化、都市化的过程中,就要顺应人口集中化、定居化的变化规律。一般新社区的崛起需要配套设施的跟进,因此建设一些成本低、风险小的小型公建公办或者公建民营的普惠性幼儿园或许是上策。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以来,入园难呼声一度甚嚣尘上,各地政府就大力兴办普惠性幼儿园,现在却因少子化效应初显而面临首轮关停潮,也许过两年又开始入园难了,这种变化起落也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着眼于区域的话,人们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结构性失衡不匹配的变化。

  然而,我们必须做供给收敛和布局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面对人口负增长的系统性挑战,有前瞻性思路和超前规划,紧紧把握住人口动态变化无穷的客观规律,尽量减少这种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

  撰稿/穆光宗(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编辑/徐秋颖

  校对/吴兴发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dm/2023/0224/928006.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