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上半年消费十强城市变局:上海夺得总量增速“双料冠军” 苏州直追深圳 杭州反超武汉

(原标题:上半年消费十强城市变局:上海夺得总量增速“双料冠军” 苏州直追深圳 杭州反超武汉)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自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以来,各地提振消费的需求仍然迫切。

近日,商务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了上半年消费十强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数据发现,上海、北京、重庆和广州分别位居前四名,而天津则未能进入消费十强城市,具体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成都、深圳、苏州、南京、杭州和武汉。

与2020年的消费城市排名情况相比,成都超过了深圳,苏州与深圳仅剩下不到20亿元的差距,杭州则再度反超武汉。

上半年,在就地过年、散发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各地面临的消费环境有所差异,这也导致头部城市的消费表现出较大分化。

相对而言,人均社零总额的表现比较稳定,南京仍然高居首位,其次的上海、苏州、北京较为领先。值得指出的是,在计算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时,常住人口采用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今年上半年各地实际常住人口数据或存在一定偏差。

一线城市消费活力分化

在一线城市中,无论是社零总额的总量,还是增速,上海的表现都称得上一枝独秀。上半年,上海社零总额达到9048.44亿元,位居榜首,增速达到30.3%,是十强城市中增速唯一超过30%的城市,两年平均增速也高达7.6%。

上海延续了去年全年的强势表现,2020年上海社零总额突破了15000亿元大关,并实现了难得的0.5%的正增长。

上海统计局披露了详细的消费品类表现,其中汽车类的消费表现尤其亮眼,上半年上海汽车类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2.6%,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2.4%,燃油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5%;按两年平均增速计算,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增速也高达81.7%。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上海疫情控制较好,并且上半年鼓励消费的政策文件频出,包括《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持续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若干措施》《上海市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等,并且举办的第二届“五五购物节”更是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

相比之下,北京的消费恢复延续了去年的“疲态”。2020年,北京社零总额同比下跌了8.9%,是十强城市中除武汉之外跌幅最深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北京社零总额为7227.5亿元,同比增长21%,但两年平均增速仅为0.6%,在10座城市中暂时垫底(武汉未披露社零总额的两年平均增速)。

分消费形态看,上半年北京商品零售6666.3亿元,同比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1.1%;餐饮收入561.2亿元,同比增长68.0%,两年平均下降4.9%,这表明北京的餐饮消费与疫情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广州和深圳都一定程度受到了今年5月份疫情反扑的影响。广州统计局披露,今年1-5月,受益于“五一”假期带动,对冲疫情的冲击,全市消费市场总体稳定,社零总额同比增长23.8%,两年平均增长4.4%;1-6月,社零总额增速降至19.0%,两年平均增速降至3.3%,增速下降较快。

2020年,深圳社零总额超过了成都,但今年上半年,成都又小幅反超了深圳,从社零总额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成都为7%,远高于深圳的2.4%。到今年末,消费第五城将花落谁家?值得继续关注。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深圳的人均社零总额与上海、北京有较大的差距。

一般而言,人均社零总额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上半年,上海、北京、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357元、38138元和37026元(广州分开披露城镇、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对来说并不明显。但广州和深圳有着较高比例的非本地户籍外来人口,很大程度导致了消费“外流”。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广州、深圳作为高收入城市,并且在一线城市中有着常住人口快速净流入的优势,如果能够增加户籍人口的比重,使公共服务更好地覆盖到外来人口,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消费潜力,两地的社零总额仍然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重庆社零总额两年平均增速达9.8%

四大一线城市之外,其他跻身消费城市十强的城市也均为上半年的GDP十强城市,包括重庆、成都、苏州、南京、杭州和武汉。

其中,2020年,重庆社零总额就超过了广州,位居第三,并且2020年重庆社零总额增速为1.3%,在十强城市中居首。今年上半年,重庆消费回暖、提升势头不减,社零总额增速高达29.9%,两年平均增速更高达9.8%。

重庆统计局披露,按消费类型分,上半年商品零售5885.35亿元,同比增长26.8%,两年平均增长9.3%;餐饮收入1007.64亿元,同比增长51.7%,两年平均增长12.8%。

截至上半年,一些城市的餐饮消费两年平均增速仍然未能转正,或者仅实现了低速正增长,这足以凸显出重庆的优异表现,而餐饮消费快速增长反映的是城市活力的恢复,这既与本地市民的消费力释放有关,同时,作为“网红城市”,重庆也吸引了诸多外来游客,以“五一”小长假为例,入渝人数约348万人次,比2020年同期入渝人数增加约107万人次,入渝游客主要来自于四川省、广东省、贵州省、浙江省、湖北省等地,而出渝人数则约为197万人次。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重庆的人均社零总额仅为2.15万元,在十强城市中排最末,但与成都的差距在缩小。今年上半年,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91元,仅不到同期上海、北京的一半。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城镇化率的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的推进,以及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利好加持,重庆的社零总额仍有快速增长的潜力,相应的,人均社零总额也有望增长。

在重庆之后,南京和苏州社零总额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了8.4%和7.8%,均高于2019年同期增幅。上半年两地的GDP平均增速也分别高达7.3%和7.2%,领跑十强城市。

具体来看,南京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37.3%;苏州统计局则披露称住宿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旅游市场复苏回暖,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466.4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4%。

同时,南京是十强中人均社零总额最高的城市,达到了4.44万元,苏州也高达3.50万元,略低于上海的3.64万元。南京和苏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较高,又地处富庶之省江苏,消费腹地广阔,共同支撑了其较高的人均社零总额。

2020年,武汉受疫情的影响最为严重,社零总额排名在前三个季度跌至第十,全年则反超杭州位列第九。但今年上半年,武汉再度被杭州反超,落后约190亿元。

如果将今年上半年各城市的表现与去年全年相比,除武汉之外的其他九城,上半年社零总额都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一半,对于武汉而言,消费的恢复、提升将是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需要给武汉更多的耐心,政府也可以采取更为积极的促消费举措。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当前,一些重点城市出现了散发疫情,这或许将再度影响全年消费城市十强的格局,这同时也提醒,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此外,综合社零总额和人均社零总额两个指标,以及结合城市的区位等因素来看,除了首批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之外,成都、深圳、苏州、南京、杭州和武汉也各有优势和不足,接下来要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需要发挥各自特色,更好地“扬长补短”。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王帆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171374.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