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三季度保健食品合格率99.57\%,强监管能买得放心?

  “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459894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检验,检出不合格样品63611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59%,较2020年同期上升0.37个百分点。”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其中,保健食品抽检13683批次,样品合格率99.57%。

  保健食品抽检结果过整体向好

  2021年第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为2.59%。新浪潮记者在结果汇总表上看到,保健食品抽检13683批次,不合格样品59批次,样品不合格率0.43%,远低于总体不合格率。

  新浪潮记者查询了2021年第二季度以及整个上半年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对比第二季度总体2.36%的抽检不合格率,以及上半年2.34%的总体不合格率,三季度的不合格率是上升的。第二季度的保健食品不合格率为0.40%,也低于第三季度。2021年上半年的保健食品不合格率为0.58%,超出第三季度0.15%。保健食品不合格率在食品品种来看,算是较低的。

  据第三季度抽检通告,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超标,分别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24.16%、22.80%、12.96%、10.34%;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9.64%;重金属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9.19%;有机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7.44%。文件中并未提到检出的59批次不合格保健品不合格项目是什么。

第三季度抽检结果(新浪潮杂志制图)

  对比以往或是各地对保健食品的抽检结果,发现问题常常出在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功效/标志性成分“缺斤少两”。

  据了解,微生物污染分为3类,即细菌污染、真菌污染和病毒污染。微生物污染问题存在于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其中任何环节把控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最终导致污染。

  在食品添加剂的角度来讲,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中提到,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总数的12.96%。在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可能为了过度延长保质期不恰当使用防腐剂、稳定剂;为了增加口感不恰当使用香精香料;为了美化产品外观不恰当使用着色剂;为了追求功效非法添加“禁药”等。

  此外,保健食品之所以能对人体健康起到不同的有益作用,是因为它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有效成分。评价一款保健食品是否有效,须满足两点:一是功效成分必须与该产品宣称的保健功能相对应,二是功效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最低有效含量,如有必要须控制最高有效含量。功效/标志性成分与最低标准值差距巨大,消费者花了钱,效果却被打了折扣。

  强化监督规范市场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发布的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上升,与2015年相比,2020年国人健康意识上升了一倍。意识带动需求,需求带动购买力,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市场规模达7.4万亿元,2021年预计突破8万亿元。

  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需要规范化的管理。除了食品的抽检,监管部门也对保健食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既有联席会议、定期专项检查、典型案例公示,又有保健食品相关宣传,目前来看,这已成为常态化工作。

  比如,11月11日,东莞市局牵头召开全市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联席会议。会议通报了2020年以来东莞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各参会单位就清理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和讨论研究。

  又比如,义务市纪委市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场监管局联合宣传部、公安局、商务局、文旅局、卫健局,成立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保健食品领域工作专班,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领域非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据公开消息,近日,在义乌市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过程中,该市某保健品销售公司因涉嫌虚假广告被市场监管局处以9.9万元罚款。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朝阳产业所带来的高利润都会吸引着更多的加入者。新浪潮记者了解到,美团有意医药健康领域,投资成立健康科技公司,经营范围含保健食品销售等。天眼查显示,11月19日,天津百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新浪潮记者查询发现,天津百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由深圳百寿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由美团关联公司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据Tech星球今年1月报道,美团当时上线了“百寿健康网”,彼时,该平台还在测试中。可以想见,医药健康仍在蓬勃发展,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进入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行业生态。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抖音创作者张欣(化名)诉抖音封禁账号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张欣在抖音上发布推广、售卖国外保健品的视频,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和《“抖音”用户协议》,抖音对其作出“永久关闭”账号的处罚并无不当,且符合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正确导向。张欣认为自己发布的食品不涉及医疗产品,不存在任何线上销售行为。法院认为其存在在未取得相应资质的情况下,发布宣传、推广、售卖外国保健品的视频的行为。

  新浪潮记者了解到,为规避直播乱象,2020年,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针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特殊商品,《规范》明确规定,商家销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商品时,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或行政许可。对于博主们在网络平台带货保健食品,“无证上岗”怕是不行。

  新一代消费者并不抗拒保健品,关键看市场能否交出高质量的产品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我们常说,保健食品领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国家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范围不断深入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有了明显地提升。我们既要看到向好的一面,也要正面看待仍旧存在的顽疾,这需要监管部门和从业者、消费者一同努力,从而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消费者才能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20018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