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闻多一度│多地发现奥密克戎感染者,我们整理了这组数据 (本文来自www.9y9y.com)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全球主要流行毒株为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其他新冠变异病毒的流行率持续下降。在过去六十天搜集的839119份病毒基因序列样本中,99.8%的样本为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占比不到0.1%,仅有159份。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仅在数量有限的国家发现了奥密克戎毒株,大多数病例与旅行有关。据小编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2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确诊病例。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相比,有何不同?我国采取了哪些防御措施?一起来看 (自媒体www.9y9y.com)
哪些国家和地区
已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者?
11月14日,南非发现首例奥密克戎感染者以来,截至12月1日,全球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超过200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涉及非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11月28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可能已经在美国出现,但尚未被发现。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12月1日18时
用时17天
奥密克戎成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
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最新报告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列为第五个“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从首次被发现相关感染病例,到被世卫组织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奥密克戎仅经历了17天。
据世卫组织定义,“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是指在全球公共卫生层面已被证明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变化的毒株:传播性增加或流行病学上的有害变化,毒性增加或致病的临床表现变化,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或现有诊断方法、疫苗、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降低等。
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相比于德尔塔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刺突蛋白突变有32处,人体结合区域RBD突变有10处。据目前的信息来看,专家认为,该变异毒株比现在的主流病毒德尔塔传播性更高,且很有可能令现在大部分疫苗效力降低。不过,目前针对该病毒的研究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尚缺乏更具体详尽的实验测试数据支撑。
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对比图
图片来自罗马儿童医院
此轮奥密克戎变种“来势汹汹”,世卫组织11月29日表示,虽然奥密克戎引发高度警惕,但德尔塔仍然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变异毒株——大约99%的新增病例都是德尔塔感染病例。
我国采取了哪些防御措施?
是否会影响北京冬奥会?
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11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向发言人提问,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是否会影响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北京冬奥会是否还会如期举办?
赵立坚表示,中方赞赏南非方面及时同世界分享发现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的相关信息。中方认为,应对疫情要基于科学,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协助各国应对疫情,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中方愿继续同包括南部非洲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最终战胜新冠病毒。
赵立坚说,至于奥密克戎对冬奥会的影响,我想肯定会带来一些防控方面的挑战。但是中方有应对新冠病毒的防控经验,我完全相信,冬奥会会如期顺利成功举行。
世界紧急“迎战”奥密克戎
11月9日,南非首次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B.1.1.529变异株。
11月14日,南非记录首个感染该变异毒株的病例。
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其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
11月26日,欧盟决定启动“紧急刹车”机制,暂停往返部分非洲南部7国的航班。
11月27日以色列宣布关闭边境,成为全球首个为了防范奥密克戎而“封国”的国家。
以色列升级防控措施防范变异病毒传播
图片来自新华社
11月27日,澳大利亚宣布暂停来自9个非洲国家的航班。
11月29日,日本宣布从11月30日0时起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
11月30日,中国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团队成功分离及培养奥密克戎毒株。
免疫荧光图像检测变种病毒的NP蛋白,未感染组(左)和48小时感染组(中、右)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截至12月1日18时,全球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超过200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陆续发布或准备出台针对南部非洲国家航班和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新闻、GISAID、海外网、新京报此前报道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202641.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