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盘点保险行业上半年四大变化,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了!

(原标题:盘点保险行业上半年四大变化,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了!)

近日,2022年保险业半年成绩单出炉!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原保费收入2848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1%;共计赔付支出7767.8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14%。

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0447.8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8033.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0%。

5家寿险公司上半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0.77%。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同比增速分别为-0.66%、-2.51%、5.43%、1.96%、12.33%。

财险方面,今年上半年,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8033.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0%。三大上市财险公司车险增速持续回暖,上半年保费平均增速达10.35%。其中,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2766.71亿元,同比增长9.87%;平安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1%;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918.26亿元,同比增长12.25%。

从保费收入来看,财险在去年基数较低、车险综改影响减弱等因素下,较快速度走出了困境,但大家更为关注的人身险这边则是持续保持低迷,保费拐点迟迟未现。

所以当我们正式开始做半年盘点时,会发现其实保险行业的2022年整个上半年最关键的一个词语还是“难”,开单难、增员难、转型难,但除了难,我们还是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重要的关键词,来概述整个保险行业上半年发生的变化。

01 人变:高管变、代理人变

2022年上半年,保险业迎来高管密集调整,至少有20家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动。

在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公司总部及其子公司相继出现人事变动。

具体来看,平安产险总经理史良洵任职资格获批,史良洵任职资格获批之前,平安产险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孙建平兼任。而在当时,孙建平“身兼三职”,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全面负责产险公司运作,可谓平安产险的“灵魂人物”;人保这边,人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肖建友兼任人保寿险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不再兼任人保寿险董事长,为企业内部的人事变动;国寿则是赵鹏正式接棒苏恒轩出任国寿股份总裁,这家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也迎来了换将,苏恒轩于2018年接任国寿总裁职务,此次卸任也属于国寿正常的高层更迭四年一频度的节奏。此外,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太平财险董事长尹兆君、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获高管任职资格。

“70后”逐渐成为保险行业管理层的中坚力量。如海保人寿董事长赵树华、永安财险董事长常磊、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朱庆国等,前面提到的国寿新总裁赵鹏也是一名“70后”。

同时,高管变动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大公司内部选拔人才,中小公司外部选贤任能”的规律。大公司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履新高管多从内部选拔。其中史良洵、杨铮、黄勇皆是在中国平安打拼多年,而赵鹏则是在2020年调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并出任副行长职务之前,已经在国寿工作了25年之久;中小公司多从外部吸纳人才,和谐健康董事长赵建新和总经理沈喆颋分别来自长城人寿和复星联合健康。

在保险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下,代理人队伍的发展模式也出现了变化,“优增”、“代理人精英化”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

在疫情反复、产品线上化、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过去两年行业代理人规模下降的很快,保险公司也逐渐意识到,代理人的下滑已经成为了无法扭转的趋势,未来大概率出现L型模式,即经历了大幅度的下滑后,代理人数量开始企稳,并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震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司在继续努力控制代理人队伍下滑速度的基础上,开始专注于做好存量代理人的优化工作,在增员时也主动把控代理人素质。

其中,2022年二季度,新华保险正式实施“老城改造”项目——“优计划”,开展首批试点机构推动工作,着力推进全系统“三化”队伍建设,促进核心绩优人力增长,不断改善现有队伍质态。

平安也在近期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优+人才招募计划”(以下简称“优+计划”)发布会。平安希望通过“优+计划”重磅投入为优秀人才提供行业领先的福利待遇、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全方位的平台支持,在帮助代理人新人提升收入和专业度的同时,更为其职涯发展提供保障。

其他大型保险公司如太保等也都推出了各自的优增计划,从人海战术到优增集团军作战,既是代理人规模急速萎缩的被动选择,也是产业升级的主动改革。

其中泰康旗下的的优增计划“HWP计划”给了行业一些惊喜。根据泰康披露,目前泰康HWP人力已突破万人,累计保费贡献80亿。今年HWP队伍人均保费贡献已超过30万,以6%的人力贡献了超过30%的保费。

我们也期待代理人“人变”给行业带来更多增量!

02 政策变:分级制度征求意见频出,已箭在弦上?

上半年保险行业政策端最大的变动可能就是对于代理人分级制度的尝试了。

7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要根据保险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销售能力、诚信水平、品行状况等标准,对所属保险销售人员进行分级,并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相衔接,区分销售能力资质实行差别授权,明确所属各等级保险销售人员可以销售的保险产品。

而7月18日,保险业协会研究形成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划分方式:销售能力资质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三等级仅为保险产品销售能力资质,第四等级为保险产品及相关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能力资质。

在今年更早些的时候,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还曾向险企下发《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样也明确提出销售人员、产品分级管理,引导代理人走向专业化等内容。

代理人分级政策的频繁出台实际上与险企主动发起的“优增”策略形成了一次监管和市场层面的共振,市场有这样的需求,监管也开始主动引导,这一次的分级销售后期预计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目前我国的市场情况来看,我们很难像国外保险行业那样产生巨无霸级别的保险中介公司,保险销售的大动脉依旧牢牢掌握在保司自己的手中,所以推动代理人专业化这条道路的发展,保司还要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未来也会看到保险公司在产品和代理人分级上更多的细则尝试,看看这一新规能不能让保险公司在服务专业化方面更向前走一步。

同时,分级政策的出台很大可能会淘汰一批低产能、低收入的业务员,会有部分比较简单的保险需求被互联网保险承接,但去年颁布的互联网新规又对互联网保险销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成互联网保险在产品供给方面出现了一些紧缺,这就导致需求端和供给端出现了错位,所以在分级政策出现后,互联网保险行业可能也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来匹配这些需求。

03 渠道变:银保渠道继续爆发

银保渠道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了。

实际上,银保渠道的强势并不是从最近半年才开始的。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90.99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8.63%,呈现连续四年增长态势,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站稳万亿规模,超过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业务占比同比上升3.73个百分点。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409628.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