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外籍人员来华更便利!5大举措正式实施

(原标题:外籍人员来华更便利!5大举措正式实施)

1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随着全球经贸发展,国际航线航班有序恢复,跨境人员流动逐步活跃。2023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入境人员2.1亿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的62.9%。

此次,国家移民管理局从来华外籍人员在申办口岸签证、在部分枢纽空港口岸免办查手续过境、允许在华外籍人员就近办理签证延期换发补发等5个方面提出若干具体便利措施。进一步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有关堵点。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2024年入境人数将会持续增长。

5项举措进一步打通外籍人员来华堵点

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刘海涛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中外企业、人员对深化移民管理服务提出了许多新需求。国家移民管理局从即日起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

一是放宽来华外籍人员申办口岸签证条件。对急需来华从事商贸合作、访问交流、投资创业、探望亲属以及处理私人事务等非外交、公务活动的外籍人员,来不及在境外办妥签证的,可凭邀请函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口岸签证机关申办口岸签证后入境。

二是外籍人员在北京首都机场等枢纽空港口岸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查验手续。在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厦门高崎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成都天府机场、西安咸阳机场,上述9个国际机场,推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对于持24小时内国际联程机票,经上述任一机场过境前往第三国或地区的出入境旅客,可免办边检手续,直接免签过境。

三是在华外籍人员可就近办理签证延期换发补发。短期来华从事商贸合作、访问交流、投资创业、探望亲属、观光旅游以及处理私人事务等非外交、公务活动的外籍人员,有正当合理事由需继续在华停留的,可就近就便向停留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签证延期换发补发。

四是在华外籍人员需多次出入境可申办再入境签证。在华外籍人员因正当合理事由需多次出入境的,可凭邀请函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换发多次入境有效签证。

五是简化在华外籍人员签证证件申办材料。外籍人员申办签证证件时,对于通过信息共享可查询到本人住宿登记记录、企业营业执照等信息的,可免予查验相关纸质证明材料;在华外籍人员办理亲属短期探亲团聚类签证的,可以邀请人亲属关系声明代替亲属关系证明。

便利措施实施范围扩展

2023年8月国家移民管理局曾推出为外籍商贸人员提供口岸签证便利的措施。“相关措施实施以来,全国口岸签证机关签发商贸签证量同比增长166%。”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司长毛旭介绍。

毛旭指出,此次推出的放宽外籍人员申办口岸签证条件,主要是将口岸签证条件进一步扩展到急需来华访问交流、投资创业、探望亲属及处理私人事务等非外交、公务活动的外籍人员,基本上覆盖到了绝大多数有紧急来华需求的外籍人员,更充分地发挥口岸签证的功能优势。

目前,外籍人员持签证入境后,按照签证注明的停留期限在中国境内停留,有正当合理事由需要延长签证停留期限,或者因普通签证损毁遗失,以及具有符合国家规定事由的,应提前向邀请单位、邀请人所在地或者事由发生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签证延期换发和补发。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每年在境内办理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发的外籍人员近5万人次。

2022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对在华从事投资、创业、科研、经贸的外籍人员试点实施了就近就便受理审批签证延期申请的便利举措。毛旭表示,在前期试点成效基础上,将“异地办证”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到所有短期来华的非外交、公务活动人员。值得一提的是,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仍将在法定7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签发的决定,办证时间不会因为异地办理而延长。

入境人员恢复至2019年六成水平

随着全球经贸发展,国际航线航班有序恢复,跨境人员流动逐步活跃。去年12月1日,我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毛旭指出,

政策实施以来,截至今年1月9日,上述6国免签入境人员共计14.7万人次,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其中1月8日免签入境4300余人次,较2023年12月1日增长1倍多,观光休闲游客占到七成。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池景阳介绍,2023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入境人员2.1亿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的62.9%。

相关数据也显示,今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517.9万人次,较2023年元旦假期增长4.7倍,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在春节期间会迎来新一波出入境旅客高峰,而2024年入境人数也将会持续增长。

校对:彭其华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203564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