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北理工校友,一举融资10亿

(原标题:北理工校友,一举融资10亿)

这也许是年末最大一笔融资。

投资界获悉,今天(12月28日),抗肿瘤创新药企业鞍石生物宣布完成了B轮10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国投招商和IDG资本联合领投,燕创集团、凯辉基金跟投,现有股东贝恩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鲜为人知的是,公司背后站着一群北京理工大学校友创始人石和鹏、首席技术官张培龙、创始成员薛为哲皆毕业于北理工。以理工科见长,梳理发现北理工学子今年密集出现在创投圈,缔造一笔笔融资,堪称理工科创业潮的又一缕缩影。

投资先投人,学校背景正在成为衡量创始人的标准之一。正如今年投资界报道过AI圈的清华系、机器人圈的哈工大系、新能源圈的中南系,航天航空圈的北航系......还有更多高校赶来。

刚刚,他又融资10亿

VC/PE云集

根据公开信息,可以大致勾勒创始人石和鹏的职业生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博士,拥有超过17年大型制药公司和创新性生物科技公司的工作经验。

2012年,国产创新药研发的时代兴起。于是,石和鹏集结了一支团队,其中不乏同样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面孔。比如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培龙,是北理工有机化学Ph.D.Avistone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公司创始团队成员之一薛为哲,是北理工应用化学专业博士。

创业不易。在国内靶向药同质化泛滥时期,石和鹏却选择带领团队开展伯瑞替尼应用于脑胶质瘤适应症的研发工作。而脑胶质瘤是全球最难治且只有较少研发者参与的适应症,此前市场上并没有专门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靶向药物上市。直到2021年3月,伯瑞替尼获得了由中国药监局颁发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这引起投资人的关注。2021年底,鞍石生物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的A轮融资,由维梧资本领投,贝恩资本和春华资本等深度参与。半个月前,公司首个商业化产品万比锐®伯瑞替尼肠溶胶囊首发供药,已经正式面向市场供货。

最新一笔融资出炉了鞍石生物一举拿下B轮10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国投招商和IDG资本联合领投,燕创集团、凯辉基金跟投,现有股东贝恩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作为鞍石生物连续两轮投资方,贝恩资本合伙人兼亚洲私募股权联席主管竺稼表示,“我们很欣喜地看到鞍石生物在肿瘤靶向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成为了国内优秀的具有1类创新药成功开发经验的创新药企业。”

石和鹏透露,本轮融资将有助于推进鞍石生物上市新药万比锐®(伯瑞替尼肠溶胶囊)的商业化、脑胶质瘤等适应症的获批、以及安达替尼(PLB1004)等其他肿瘤药物的研发。

北理工校友

最近排队宣布融资

透过鞍石生物,创投圈又一所高校浮出水面北京理工大学。

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北理工的历史悠久。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北京名校云集,北理工在外界的印象中并不起眼。但作为国防七子之一,北理工现有9个学科门类,33个一级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珠峰学科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过去80余载,北理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超30万名人才,包括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毛二可、“中国枪王”朵英贤等60余位院士。他们从北理工启航,遍布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信息等科技领域。

过去几年,随着硬科技创业大潮兴起,一批北理工学子也开始出现在创投圈。

今年3月,联合飞机宣布完成9亿元融资资金交割。至此,联合飞机D轮融资总额约20亿元,投后估值已超100亿元。背后投资方云集四川区域协同基金、四川制造业基金、成都重产青樾基金、安徽省量子基金、基石资本、兴投控股、金牛城投、德阳产投、什邡恒新基金等。

而这只百亿独角兽的掌舵者田刚印,正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在大学时与无人飞机结下不解之缘,为后来创业埋下伏笔。

往前推两个月,同样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微纳星空宣布完成近4亿元人民币B轮及B+轮融资,主要投资方包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越秀产业基金、东浩兰生瑞力投资、海通创新投、清科母基金等。成立于2017年,微纳星空创始人高恩宇也是一位北理工校友。

而在医疗领域,北理工系IPO正在赶来。今年5月,三博脑科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最新市值近百亿元。这家公司于2003年由国内知名神经医学专家栾国明、于春江、石祥恩及资深医疗管理专家张阳等人创建。其中,张阳是北理工机电学院1984级、管理与经济学院1996级校友。

还有埃科光电董事叶加圣,是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1994级校友;正在排队IPO的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毕业于北理工计算机软件专业;润迈德医疗创始人霍云飞也是北理工计算机学院校友……不胜枚举。

校友之间,惺惺相惜。去年7月,陈立光代表海松资本向北京理工大学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母校承办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客观上也在挖掘校友创业项目。1991年,陈立光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2017年底,陈立光创建海松资本,目前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50亿元人民币。

悄然间,创投圈开始崛起一支新力量。

VC围着高校挖项目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理工科学子更多时间是待在实验室,直至硬科技创业大潮,冒头的创始人开始呈现鲜明的高校门派。

比如,今年融资火爆的AI清华系。你可能不知道,今年炙手可热的AI创业公司几乎都来自清华智谱AICEO张鹏、总裁王绍兰;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更早之前同为清华校友的王慧文揭竿而起联合创办光年之外,后面还被清华老同学王兴收购。

上海交大系同样活跃AI领域为人熟知的有商汤联合创始人、现任CEO徐立、第四范式戴文渊、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等;自动驾驶领域则有禾赛科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孙恺、黑芝麻智能刘卫红等。此外,上海交大同样是孕育众多医疗创业者的摇篮。

而在机器人圈,北航和哈工大校友各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远在东北的哈工大,一直被誉为“机器人黄埔军校”;至于北航,不止一位投资人曾表示,想要找到高精尖且有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一定要定期去北航报个到。

此外,坐落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的中南大学,被誉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黄埔军校”,这里正在走出一支新能源军团。

新能源汽车圈,则是华南理工系撑起半壁江山。用何小鹏的话来说,“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你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

过往交流中,不少投资人都提起过,学校背景是衡量创始人方向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看到,不少投资机构围着高校挖项目,甚至有机构报销学费让合伙人到高校进修,顺便看看项目。

不同以往,当下中国的这一波的创业者皆是名校出身,学霸和理工科是最常见的标签。凡此种种,皆是中国“技术派”创业时代的真实写照。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204668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