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失联“商人背后的千亿资本迷局

  百亿产业园项目推进4年后意外停滞,其投资商实际控制人已被多个信源宣称“失联”。由此,留给该项目地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被套上亿配套资金,征地拆迁千亩,未来却仍难确定。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安康市拟投资百亿、占地5000亩的金属镍循环产业园停滞的背后,是其投资主体――陕西天沐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陕西天沐”)的母公司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锂科技”),陷入破产困局中难以自拔的一个反映。

  这个曾号称拟成为千亿帝国的冶金巨人――“江锂科技”的母公司四川尼科国润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尼科国润”)在过去十年间,凭借实际控制人张�M与国际资本机构摩根士丹利基金(下称“摩根基金”)及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德同”)密切的关系,在在国内快速跑马圈地布局金属镍、锂等产业园。此后,江锂科技亦在摩根基金、德同注资后,作为金属镍、锂业务运作的平台公司,冲刺资本市场未果后,又遭行业低迷冲击,而在银行催债之下,压垮最后的救命稻草,被法院宣布破产。

  事实上,与该公司同处江西新余、同年吸引PE注资的江西赣锋锂业有限公司(下称“赣锋锂业”)成功登上中小板,而江锂科技的资本局命运却最终落得个破产重整残局。

  “帝国”往事

  “江锂科技”的前身――江西锂厂是省属国有企业,因严重资不抵债,于2001年11月被迫全面停产。2004年,江西锂厂划转分宜县管理,2005年由尼科国润整体收购。

  2005年1月,毕业于沈阳黄金地质学院,曾先后在武警黄金部队、中信国安锂业任职的张�M,在四川省彭山县注册成立了一家资产仅有1500万元的“尼科国润”。仅仅10个月后的2005年11月,尼科国润和江西省分宜县政府签订资产收购协议,前者以法院宣告企业破产拍卖方式收购原江西锂厂,并用1000万元人民币买了500亩土地和旧锂厂所有的厂房。

  2006年3月10日江锂科技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元,其中尼科国润出资4000万元占80%股份,会理县金天艾莎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00万元占20%股份。公司主营锂、镍、钴、铜、锌等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经营及研发。

  有资料显示,尼科国润进入江锂科技后,短短的两个月后,该公司就完成了碳酸锂生产线的设计制作安装及附属配套设施施工改造,并通过两个月的调试生产后进入正式生产。一年之后,尼科国润利用原来江西省老国企的资产,借助锂业市场的火热而实现当年盈利。2006年江锂科技生产碳酸锂1100吨,实现销售收入6700余万元,上缴税收1068万元。

  这次几乎是定制式的收购以及投产当年盈利,此后也几乎是江锂“帝国”实际控制人张�M最为得意的资本运作。仅仅以千万元的代价换来的破产企业,被收购投产一年就一改多年来萎靡不振的局面。

  这也成为江锂科技打造其重金属帝国的起点。

  此后,凭借锂业市场的火热,江锂科技连续实现盈利。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8月底,该公司总资产达2.58亿元,净资产1.27亿元。累计实现产值5718万元,上缴税收1565万元,实现利润643万元。

  彼时,良好的市场预期,亦引来资本界的关注。2007年9月,在摩根基金以及德同两大资本机构介入尼科国润的同时,两大资本机构共出资4000万美元,注资江锂科技。投资后江锂科技目标是建成4000吨碳酸锂、2000吨氢氧化锂、5万吨电解镍、30万吨电解锌、120万吨硫酸规模,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当时的公开报道显示,此后该公司大肆圈地进军金属镍产业,因为电解镍产业容易上规模,且产品电解镍的利润率不错。该公司拟定目标是,2008年生产5000吨电解镍,2009年是1万吨,2010年是2万吨。并准备在2009年包装上市,实现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此后江锂科技注册资本变为2.8亿元,固定资产升为10亿元,职工人数达1050人。2011年,以“锂”和“镍”为主打产品的该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大锂盐生产企业,第二大镍生产企业。年产1万吨锂盐、3万吨电解镍、1万吨镍丝镍带,当年上缴税收过亿元。

  按照该公司曾经的说法,从2006年正式投产至2011年,短短5年间,该公司无论是产能还是产值,都翻了十倍。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9亿元,实现利润2.8亿元。

  当时已经为全球最大的红土镍矿湿法提镍企业的江锂科技,亦开始进入云南、陕西镍产业市场,并以从电解镍工业废渣中提取活性二氧化硅与再生铁精粉的技术而叱咤国内镍行业。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327708.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