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希腊华人女孩不一样的18岁:我和希腊总理玩自拍

中国侨网1月24日电 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在爱琴海畔有一位18岁华人女孩名为高嫣,出自普通家庭,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和希腊语,她以一己之力影响着身边的人,做一个“传播中希文化的小使者”。本文将讲述她在希腊生活、学习的奇妙故事,感受她“非同寻常”的花季18岁。

萌芽·初见希腊

2006年,7岁的高嫣告别了陪伴她长大的外公外婆与熟悉的小伙伴们,跟随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希腊。内敛害羞的高嫣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没有了朋友,吃不惯希腊的食物,极度思念故土。课堂上,因为中文与希腊文不同的发音,“GAO YAN”的发音显得十分拗口突兀,高嫣常常十分不好意思地念出自己的名字。然而,班主任对这位特殊的中国学生照顾有加,还帮她取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希腊名字——Κογι 。

为什么说这个名字富有意义呢,因为Κογι 是“高嫣”二字的音译,一个希腊名给高嫣带来了一丝温暖的融入感,一缕温馨的感动,希腊语发音的中文名字,也让她在同学和老师们称呼自己的名字时,一次次提醒自己要牢牢记住自己的中华根。

因为没有其他中国玩伴,家中所有的中文书籍都成了身处异乡的高嫣最珍惜的宝贝。7岁以前是外公外婆在照顾高嫣,外公外婆常常给高嫣朗读各类中文书,甚至包括唐诗宋词,这给高嫣奠定了扎实的中文基础,养成了她中文阅读的习惯。现在,高嫣已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平台阅读中文读物,或许这便是她掌握“双语”的秘笈法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十大难学语言中,汉语和希腊语排在第一与第二的位置。英语里,当一个人听不懂另一个人在说什么的时候,他会说:“It is Greek to me!”(“对我来说,你说的就是希腊语!”),希腊人则会说:“Μου φα νονται κιν ζικα !”(听着就跟听汉语似的/这就跟天书一般!)。

学希腊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嫣也经过了很痛苦的一段时间,因为发音不准确使得她一度自卑,学校班主任耐心地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纠正高嫣,再加上父母也给她请来老师进行课后补习,没多久高嫣便掌握了希腊语。虽说汉语与希腊语都是深奥难懂的语言,中国与希腊在地域上也相隔万里,但在针对许多事物时,这两个古老文明国家的人们也不乏相似处: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 τι ε ναι πικρ στο στ μα, ε ναι καλ στο στομ χι!

中国人与希腊人的思维方式穿越时间与空间,以其自有的状态在一些契合点上交会,两种古老的文明将在新的血液中传承。

成长·赠人玫瑰

作为学校里唯一的中国人,或许是“特殊的存在”,但这并不妨碍高嫣在学校结识两位知心好友。这两位希腊小伙伴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一人的梦想是成为数学家,另一人的梦想则是创造出希腊特色的电子合音歌曲,然而这三位“小吃货”聚在一起,最经常做的事是前往不同的地方寻觅各种美味食物。

新开业的希腊街头烤串店、甜品店都留下过他们的欢声笑语,然而中餐却是这两位希腊小伙伴们的最爱。高嫣常常在周末的时候带着他们前往中国城附近的早餐店,带他们品尝地道的中式早餐。如今,油条、包子已成为这两位希腊伙伴魂牵梦萦的美食,提到“辣子鸡”他们更是两眼放光。

2013年的时候,高嫣的父母作出了一个将她送往欧洲其他国家学习的决定。在他乡住了1个月之后,一次高嫣偶然打开Facebook,看见很多同学给她留言说非常想念她。刹那间,高嫣发现其实自己早已深爱上希腊,喜欢希腊的蓝天、阳光,喜欢希腊人性格里的热情开朗,喜欢希腊语,喜欢希腊的卷肉饼,喜欢自己家“中西合璧”的早餐——橄榄配粥。于是,高嫣毅然选择说服父母,重新回到希腊。

远行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更好地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的自已。高嫣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国人乐善好施的血液,她曾通过网络平台,免费教过在希华人希腊语。这么做原因其实很简单,有朋友希望她能教其一些简单的日常希腊语,“教华人希腊语”的念头便在高嫣心中生根发芽并付诸了行动。

于是一个小小的微信群便诞生了,人数不多,高嫣希望让他们能够简单地和希腊人沟通,也摆脱因为发音不正确被人嘲笑或自卑的痛苦。她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发音上,尽其所能、系统地教大家希腊语。一个人教数十个人希腊语过程一定是辛苦的,但她却未放弃,“现在我高三了,学习十分紧张,不得不先暂时放下这个,但是等高三过后,一定还会继续!因为有微信群里的学员特意来和我说,希腊人夸奖他希腊语发音非常标准,我真的感觉非常开心,所以我不会放弃这个事情。”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shangshuixian/434425.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