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徐晓斌 张靖舒
殷开军徐维光
踏歌丰收季,幸福田园间。今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将在赣榆区城头镇后黄墩村激情上演,拉开全市庆祝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的序幕。
秋分至,丰收时。眼下,正是丰收时节,到处都是秋的色彩,一穗穗弯腰的稻子,镀上熟稔的金黄;一阵阵果香随风飘过,沁人心脾。
作为全省农业大市、苏北粮仓,重农的传统在港城大地上完美赓续,农耕基因续写着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担当。
丰收来之不易
稻花香里说丰年。昨日,在海州区新坝镇,由海州区农发集团种植的1.7万亩连片水稻露出了嫩黄的脸颊。来到新西村,1231亩示范田丰收在望,这是由该集团与省农机推广站、江苏大学等单位联合打造的苏北地区首个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
“在耕、种、管、收等环节引进智能化装备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建立远程可视化管控系统和管理平台,对田间作业实现精准管理。”现场负责人张连思介绍,今年集团种植了多个水稻优质品种,预计最高亩产可达700公斤左右。为延长稻米产业链,还首次种植了五彩米等稀有品种。
丰收的喜悦,在账本上更加真实。
“一亩地产值近5000元,是过去的近4倍。”灌南县三口镇何庄村,何兵家庭农场的300亩稻渔综合种养“晒”出账本:每亩至少产鱼50公斤,产值1500元;每亩优质稻可加工成大米35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10元,产值可达3500元左右。
今年首次推广种植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如期实现了“一季双收”的成效。东海县彭诚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支松算了算,大豆每亩产量可达到400斤左右。玉米跟往年持平,加上国家的补贴,这一亩田的净收入在1100元左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辛苦播撒的种子,在秋天结成繁茂的果。飒飒的秋风吹过,314万亩水稻静待成熟;果园里,苹果、梨子、石榴等喜获丰收,采摘忙、电商忙、物流忙,果农连年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花生、土豆、山芋陆续起收,“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增长。
田间奏响丰收曲,这场丰收其实来之不易。7月以来,连云港市先后遭遇高温干旱、台风连阴雨等超预期因素,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困难挑战。大考当前,全市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扎紧“米袋子”,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丰收离不开责任压得更实——连云港市始终将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
丰收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选良种、施良法、种好粮,粮食生产才能不惧考验。
丰收离不开惠农政策持续加码——农机补贴、种粮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如期发放,农民种粮的劲头更足。
多种粮、种好粮
赣榆第二届生态稻虾美食文化节开幕、农民机收减损技能大赛即将在海州区举办……今年丰收节的“镜头”,聚焦的是“庆丰收、迎盛会”主题,传递的是多种粮、种好粮的鲜明信号。
先有良农,才能种出好粮。在丰收时刻,农民是永远且唯一的主角。
“这是村里对大家响应国家号召种植粮食的一种肯定。”9月22日,在灌南县新安镇吴庄村庆祝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村干部走上舞台给10名种粮大户发放奖品,因为村里这几年能发展规模种植,都是这些种粮大户带了个好头。特别是今年,能在大旱之年不减产,全靠村里几位“土专家”和“田秀才”提供技术支持。
丰收节前,连云港市一批家庭农场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对周边农户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灌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跃军认为,这种评比活动对促进粮食增收很有意义。
先有良田,才能打造粮仓。在高标准农田的加持下,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吨良田”脱颖而出。2021年,全市5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7.6亿元,新增建设面积42.8万亩。
不止有良农和良田,更有良谋。
“一共打了几次药?今年要求开展三次防治。”自8月底开始,这句话一直挂在市农技站站长胡曙鋆的嘴边。今年因为前期气温偏高,雨水偏多,十分有利于水稻穗期病虫害的发生,一旦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水稻一进入抽穗扬花期,她就到各县区督促农技人员开展分类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做好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从手把手农技指导到推行“田长制”,再到一系列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考核政策体系,各级持续凝聚着重农重粮的共识。
丰收时节酝酿新希望
喜看稻菽千重浪,港城大地处处是丰收的胜景,广大农民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抒发丰收的喜悦。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shenqiuxian/49022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