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疫情3年,给不少消费产业造成影响,但同时也使得更多人开始真正关注健康类消费。一些此前并不占太高消费比重的保健品、疗愈活动等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近期,第一财经《消费复苏,你会买买买吗》调查收集到的1200多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选择今年会在医疗健康方面进行消费的受访者比例为36.51%。进一步细分来看,主要的医疗和大健康方面消费会涉及体检、康养活动、疗愈旅游、健康食品、健身和瑜伽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调查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健康食品消费,占比高达87.12%;还有40%左右的受访者选择体检项目。可见健康食品和体检领域在今年的大健康消费中升温,相关行业迎来商机。
保健食品行业迎来新发展周期
第一财经《消费复苏,你会买买买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医疗健康方面投入上,有87.12%的受访者选择健康食品。
唯品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提升免疫力的保健产品热度飙升,益生菌销量同比增长84%,蛋白质/氨基酸相关商品销量同比大涨94%,乳铁蛋白相关商品销量同比增长347%。从品牌上看,春节假期结束以来,汤臣倍健销量同比翻倍。此外,传统滋补品也备受青睐,唯品会上,枸杞销量同比增长71%,人参、银杏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养生保健用品同样成为关注焦点。今年以来,特卖电商唯品会数据显示,制氧机销量同比增长136%,中医保健用品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
在健康食品中,保健食品属于其中一类。保健食品,又称膳食营养补充剂。汤臣倍健CEO林志成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疫情时代,全民健康意识迸发,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更确定的长期增长机会。“这有些类似于20年前非典后,非典之前,消费者对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接受度,原来只局限于鱼油这类产品,对其他产品接受度不高,但2003年非典后,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开启了快速发展期。这次新冠疫情后,我们认为有几个细分品类将明显受益,如维生素C、蛋白质粉、益生菌、辅酶等,这些大部分属于免疫类产品,跟增强抵抗力相关。”
林志成表示,区别于20年前,当下整个膳食营养补充剂已发生了许多改变,从消费层面来看,消费群体往年轻化趋势发展,同时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企业依靠标准化的产品就能立足于市场,但现在无法行得通了。整个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竞争从原来的拼营销到变为拼研发阶段了,现在拼的是产品能力、技术能力等。公司已启动了科学营养战略,正积极向强科技企业转型中。2023年是后疫情时代膳食营养补充剂新周期发展的第一年,站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去看,2023年是布局的一个好时机。
汤臣倍健在近期发布的2022年业绩报中表示,计划每隔2~3年就推出一款自主研发的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重功能产品。
看好保健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不仅仅是汤臣倍健(300146.SZ)一家企业。
“不管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趋势,那就是大家都在追求全面健康或者优质健康的追求,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多元化、细分化、个性化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千人一面’的单一产品,转而寻求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针对自身营养健康状况而度身定制的产品。”安利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疗愈项目与体检客流量升温明显
第一财经《消费复苏,你会买买买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医疗健康方面投入上,瑜伽占比58.18%;疗愈旅游占比55.24%;体检占比40.65%;健身占比36.23%;康养活动占比30.18%。至于健康医疗方面的单次人均消费,有87.04%的受访者选择在100元~500元。
就在近两年,瑜伽和康养类企业也在逐步增加。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现有瑜伽类相关企业5.8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7900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16.07%;中国现有康养类相关企业190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57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46.38%,从企业性质来看,近6成的相关企业属于个体工商户。
颇有意思的是,大健康消费的升温,也带动其他产业领域更细化出了新的商机。比如疗愈旅游,此前关注疗愈游的客人很少,不少游客甚至从来都不知道疗愈旅游产品。而在这几年,带有康养项目的疗愈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收获了一批康养游客。万邦泛亚集团主席、音昱创始人曹慰德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虽然对文旅产业影响很大,但也让更多消费者开始注重康养。“疗愈游成为一个趋势。我们投资开发的项目,核心产品包括正念生活之旅、身心共养之旅系列等,帮助客人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状态,还包括中医师、康复专家、健康教练、营养师等服务团队。这些结合了疗愈课程的度假旅游项目非常符合今年人们对于康养型出游的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年初,就有不少游客选择去海南进行疗愈旅游,这类游客大多是华北地区“阳康”游客。部分旅游企业今年也借此研发了多款适合“阳康”疗休养的旅游产品,一些度假旅游产品设计中加入了一些康养项目,这些疗愈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今年跨省游的复苏。
“其实旅游属于精神愉悦领域的消费,疗愈中有一项就是精神愉悦,当然还有一些是需要医疗辅助的项目。在此前就有一些旅游企业推出过康养类型的旅游产品,但当时大家并没有太多关注,总觉得旅游就是去知名景点游玩。但实际上,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是有专门的休憩与疗愈旅游这个细分市场的。这需要游客对于疗愈旅游有认可,也要游客愿意为了一些疗愈项目的附加值付费。疫情本身虽然不是好事,但客观上的确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继而推动疗愈旅游的发展。”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除了上述疗愈类项目,体检也是不少受访者会选择的消费领域。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几年,受制于疫情,不少医疗机构的体检业务受到影响,收入出现下滑。如美年健康(002044.SZ)就预计2022年亏损4.5亿元至5.5亿元。
进入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体检机构行业逐渐迎来复苏。由于疫情,使得更多人开始关心健康管理,很多人现在会选择一年至少一次的体检,甚至一年多次体检。而部分体检机构也根据目前的情况,会调整一些覆盖更多项目的新体检套餐。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现有体检类相关企业49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7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3.79%;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以6.3万余家位列区域首位;广东、四川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5.6万余家以及5.2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57.15%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0年以上的相关企业占比5.33%;从企业性质来看,有近半数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上述大健康领域的消费复苏迅速,医美的复苏也很明显。医美行业是一个既带有医疗属性,又带有消费属性的一个细分领域。疫情期间是医美机构的“低谷期”,不少机构面临客流量下降挑战。而随着疗愈项目的增多,不少疗愈活动中也出现了医美项目。
近期鹏爱集团联席首席运营官胡青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可以明显看到客流量正在恢复,但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不过,在胡青看来,国内医美行业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整个行业尚处于萌芽期,年化增速仍10%至15%。整个行业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整形外科占比在下滑,轻医美的占比在提升。
“以公司为例,4年前,公司的整外占比大概在30%至40%,去年占比不到20%,今年预计将降低至15%,原因在于,首先,好的国产产品越来越多,很多问题可以通过非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改善;其次,疫情过后消费者的认知也越来越透明。”胡青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吕开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形外科主要分为美容外科以及修复重建外科两大分支,其中美容外科又可分为手术类美容以及非手术类美容,即所谓的轻医美。疫情以来,受制于人口流动受限、消费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以手术类为主的医美项目客流量明显出现减少情况。这次疫情后,这类项目客流量虽有在恢复,但恢复相对较慢,远还没恢复疫情前。相比手术类美容,轻医美因单价较低、操作时间短、风险相对较低、恢复期短,受到消费者追捧,虽然也一度受疫情影响,但客流量在明显恢复中。
“未来行业的增长动力,除了行业本身增速外,行业内部的规范过程中也会推动发展。在一些非法医美被市场淘汰后,整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规范化的运营也能够让消费者对服务产生认知和信任度,从而增加复购率。”胡青如是说。
(文内图片摄影:任玉明)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xihuaxian/115880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