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一场血雨腥风的资本多空对决,让稚嫩的国债期货黯然退出中国资本市场。如今,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金融监管同18年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债期货则以凤凰涅��之势重新登上中国金融舞台。
前世
追溯我国国债期货的起源,必须回顾国际上国债期货的发展历程。世界上第一个国债期货产品于1976年1月份在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问世。这款90天期的国债期货产品主要用于规避利率风险。
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主要市场都开始了从固定汇率向普通汇率的转变,利率波动逐渐加剧,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日益强烈,由此诞生了国债期货。此后多年,国债期货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发展得风生水起。
“我国当年推出国债期货试点也是希望能够活跃金融市场、带动经济发展。”一位当年参与了国债期货市场的资深人士说。
1992年10月,能否在中国市场推出金融期货进入议事日程。
这位人士说:“一开始有人提出要选择股指期货,但大家认为国债为固定利率,价格波动不会太大,风险相对较小,而且当时国债发行很难,希望能够利用金融创新手段鼓励投资者去买卖国债。”在这样一个出发点上,国债期货在很短的时间内面世。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
可是,现货市场条件不成熟、期货市场规则设计不合理、市场风险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注定当年国债期货的路不会走太长。
1995年2月,围绕着即将财政部即将公布的“保值贴补率”,国债期货市场的多空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对决。当年2月23日,所有的疯狂集中爆发。随着财政部公布保值贴补率的结果对空方造成沉重打击,而以万国证券为首的空方不甘心失败,在交易时段的最后8分钟,在账面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疯狂卖空,迫使多方集体爆仓。当天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了最后8分钟交易结果,万国证券破产,随后,万国证券老总管金生锒铛入狱。这就是著名的“327”国债事件。随后,中国证监会于当年5月17日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蜕变
尽管国债期货暂时退出了市场,但对国债期货的研究并没有中断。“监管部门、各交易所都在持之以恒地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中金所结算部总监、国债期货开发小组负责人陈晗说。
2010年4月,经过10年的准备之后,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期货――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问世。“这个产品上市以后,建立健全金融期货市场的体系,服务于金融市场改革,就成了我们的迫切任务。”陈晗说。
与此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破题”,亟须市场化手段来管理市场化风险。国债期货作为一个标准化高、透明度高、流动性好、信用风险低的产品正可担当此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金所接过了接力棒,开始了正式的国债期货筹备工作,对国债期货的产品设计、制度设计、仿真交易、投资者教育等进行系统准备。
2010年,中金所成立国债期货开发小组专注于开发国债期货产品。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派出专业的债券交易员作为“外援团”到中金所国债期货开发小组轮流工作。
“既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又要跟本土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中金所于2011年完成了国债期货产品的初步开发,合约设计、规则设计、风险管理雏形初显。2012年2月,内部仿真交易开始。2012年4月,仿真交易逐步对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专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开放。
重生
2013年7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宣布,国债期货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意味着暂停18年之后国债期货终于获得“重生证”。
国债规模从1995年的1000亿元到如今7万亿元存量,国债交易利率从行政化到市场化,机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从缺失到日臻完善,交易系统前端控制机制从缺失到有效,国债期货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保证金的限制、持仓限额的限制等措施更是把国债期货的风险防范工作做得更扎实了。
“无论是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还是从境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看,我国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孕育和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战略发展的关键期。”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说。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xihuaxian/33476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