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大厂数藏平台走向“十字路口”

  2022年8月16日,腾讯旗下的数字潮玩藏品平台“幻核”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宣布即日起停止发行数字藏品。这意味着这个数字潮玩业务的先行者从孵化到下线,仅不到一年便黯淡离场。

  腾讯计划裁撤幻核业务并非毫无征兆。2022年7月,腾讯新闻暂停旗下的数字藏品服务售卖服务,并替换该板块为“数字订单”,公告中的理由是“业务模式调整”,建议用户在幻核查看相关内容;紧接着业内人士曝光,幻核的对外业务已于该月上旬停止。

  另一边,阿里旗下的“鲸探”宣布上线“实物定制”功能,进一步赋能数字藏品业务。而在大厂之外,有的中小型平台顺势而上,撸起袖子接着干;也有少量诸如TT数藏一类的平台在抛下一纸公告后直接跑路。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数字藏品所处的环境可谓鱼龙混杂,有人说里面充斥着商机,所以大厂都争着分羹;也有人认为“数字”始终是个虚拟的概念,数字藏品平台无论怎么玩,最终本质是在“割韭菜”。在监管越发收紧、行业用户逐渐饱和以及投机质疑声四起等多因素制约下,大厂们对于数字藏品平台的探索越发谨慎。幻核的退出,无疑将在行业中带来一些连锁反应——坐拥无数资源的巨头尚且没有找到合适的数字藏品可持续发展模式,那么其他中小型平台又该何去何从?

  01

  内数藏平台发展历程

  在国内,数字藏品被看做是NFT的中国化产物。由于去金融化、不开放二级市场交易,只拥有收藏和转赠属性的特质,数字藏品平台大多都走IP路线,主要以潮玩等为载体。由于其中的“潮”属性与收藏意义,数字藏品不仅受到金融从业者的关注,还收割了相当一部分“Z世代”用户为这种新形式潮玩买单。在这样的风头下,即使数字藏品进入国内市场仅一年多时间,但也掀起了不小的水花。

  2021年4月,优版权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数藏平台出现在人们视野。该平台聚焦于艺术品、潮玩等多个领域,曾成功发行上千幅艺术作品的NFT盲盒。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限量发售的“音乐盲盒”,该盲盒包含一首音乐IP,还推出了音乐合成及收藏玩法,突破了多数人对于数字藏品认知中的形态限制。

  次月,国内首家NFT领域UGC平台“NFT中国”上线,对标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该平台开放私人创作,支持多种发行模式,还可将作品同步至Opensea等国外平台,相当于在国外开放二级市场交易。

  2021年6月和8月,阿里鲸探前身“蚂蚁链粉丝粒”及腾讯幻核上线,标志着大厂正式迈入数字藏品市场。

  数字藏品面临的监管风险也随之受到了关注。2021年10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等联合发布了《非同质化权益(NFR)白皮书——数字权益中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指出NFT的发展存在法律与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NFR(非同质化权益)的概念,认为NFR具备法律监管框架,更便于数字业务探索的落地实施。

  2021年年末和2022年年初,京东旗下的“灵稀”和百度旗下的“百度超级链”也加入了数字藏品市场。前者首批数字藏品上线即告罄,后者主打的虎年春节系列、博物馆系列等中国风浓厚的数字藏品都很受欢迎。

  不止是大厂热衷,中小型的数字藏品平台在这一时期也井喷式涌现。媒体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就新增了640家数字藏品,占总数的64.1%。乱象随之而来,关于数字藏品的舆情声量亦突破新高,监管持续收紧。2022年3月,微信官方以“涉嫌欺诈”为由封禁了数十个数字藏品平台公众号,其中不乏iBox一类的龙头平台。微信明确作出要求,对于仅提供数字藏品展示和一级交易的公众号,要求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且不可提供二级交易;而对于相关小程序,也仅支持数字藏品展示和一级赠送。该要求的本质仍落脚于防范虚拟货币的炒作风险。

  部分平台在极速升温后又迅速降温。2022年5月上旬,iBox市值逼近100亿元,但随后便急转直下,藏品价格腰斩,不少玩家损失惨重。同一时期,幻核发行的其中一个系列数字藏品开始出现滞销,不久后传出业务撤裁的消息。

  短短一年内,国内数字藏品行业的发展就像过山车一般,时而极速攀升,时而坠入冰点。从平台藏品的一秒告罄,到iBox的市值狂跌,无一不昭示着这是一个利润与风险并存的行业。数字藏品平台的入局者走向“十字路口”,观望者更是越发谨慎。

  02

  腾讯幻核:昔日龙头落幕

  截至2022年7月,幻核总共发售了43款数字藏品,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有数字藏品玩家直言,在一众大厂的数字藏品平台中,幻核竟然是最先离场的,这让他意想不到——的确,背靠着腾讯的技术与资源,幻核本应有足够的实力持续发展。让腾讯作出如此战略决策的原因,也许从其发展路线可窥一二。

  幻核上线次日,限量发售300枚以访谈节目《十三邀》为主题的数字藏品,售价18元/枚。发售当日该藏品火速告罄,且在技术漏洞的乌龙下还卖超了量。由于数字藏品的唯一性,幻核为涉及用户发放纪念款数字藏品作为补偿;以动画《一人之下》为主题发售的数字藏品限量6000枚,售价98元/枚,也迅速售罄。在此之后,其发售的数字藏品都同样炙手可热,几乎都是在当日就被抢购一空。

  2022年4月,幻核达到了近2000万元的销售额峰值。但这样的红火并没有持续下去,同月底发售的Line Friends莎莉生日系列数字藏品首次滞销。如同一个征兆般,接下来幻核的数字藏品销售速度都开始放缓,自6月“宜昌·端午”系列开始,一直到7月8日,发售的10款数字藏品中有7款均滞销。紧接着,幻核就被曝出“对外业务将停止”。

  尽管止步已成定局,但幻核还是保持着一份大厂的“体面”。据其公告,购买过该平台数字藏品的用户都可自行选择继续持有还是退款;之前活动免费赠送的数字藏品依然有效。退款效率也非常迅速,公告发布不久后便有网友晒出退款截图。但这也诱发了一些投机者的心思——既然大量藏品被退回且销毁,手上所持的藏品就成了稀缺品,未来是否还有升值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藏品升值,用户也只能通过交易账号的方式完成转让。而这也是幻核受众群体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合规的要求,也避免不合理的炒作、涨价行为,幻核一直没有开放二级市场交易,也不开放“转赠”功能。因此即使数字藏品的发行量大,但始终流通于固定的受众群体之中,这也导致数字藏品的交易链条过短,难以实现可持续性的商业闭环。如何寻找增量市场,不仅是幻核,也是大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在面对的问题。

  03

  阿里鲸探:焦虑中前进

  比起入场数字藏品的时间,阿里早于腾讯,在全国也算最早“吃螃蟹”的一批。目前为止,阿里旗下的鲸探是国内声量最高的数字藏品平台。截至2022年8月7日,鲸探共发行663款藏品,发行量达691.3万件。

  鲸探的前身是2021年6月上线的支付宝小程序“蚂蚁链粉丝粒”。当月月底,蚂蚁链粉丝粒发行了“敦煌飞天”与“敦煌祥瑞鹿王”两款NFT数字藏品,每款各发售8000份,售价9.9元+10支付宝积分,购买后可作为支付宝付款码皮肤使用。这款藏品发售后在闲鱼火速升级,甚至被炒作至上万元,但很快被蚂蚁以“哄抬艺术品价格”的理由下架。

  “敦煌”系列皮肤的爆火,将蚂蚁链粉丝粒这个新生的小平台推入了大众的视野。由于发售数量多、价格也基本稳定在20元上下,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购买意愿。鲸探所发行的藏品大多聚焦于传统艺术品、文物、国潮等属性,建立起具有一定文化厚度的品牌调性。随后其推出了宝藏计划、大美河山等IP,受到市场追捧。

  2021年12月,蚂蚁链粉丝粒正式更名为鲸探,并上线独立App。随后鲸探的发行量基本稳步上升,并在2022年6月达到发售111.8万份的峰值。同月,其累计发行金额突破1亿元。

  亮眼的数据之下,鲸探似乎也陷入了某种焦虑之中。6月迎来的巅峰不仅依靠受众的支持,更与鲸探不断加快发行频率有关,该月仅有4天未发售藏品。同时,巨大的发行量与同质化严重引发质疑。而2022年8月,其七夕节发售的“奔向幸福”和“桃花运TAO”均出现了滞销情况,鲸探迅速对其进行了下架处理。

  藏品下架了,但焦虑还在持续。除了“滥发”与行业整体大环境的内卷,鲸探展现出的颓势还与其他因素息息相关。

  2022年4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指出,要向文物本体原型数字复刻品说“不”,而鲸探的火爆一部分正是仰仗了“文物”藏品的影响力与收藏价值,经此之后只能发售文物二创藏品。多数藏品玩家认为,文物的二创数字藏品魅力大减。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二级市场。很多用户购买数字藏品的初衷源于投资,鲸探同幻核相似,并未开放二级市场。但其平台的藏品拥有“转赠”功能,前提是要拥有某一数字藏品180天后,用户方可实现转增。转增要求必须免费,且下一次转增必须在2年之后,但即使这样的条件下,也无法阻止“黄牛”的大肆炒作——鲸探发售的“AYAYI数字月饼”,明面上转赠、私下里交易,在场外已经炒至上万元。鲸探的转赠功能,本质上是试图在活跃用户与规范市场间获取一个微妙的平衡,但目前看来收效不佳。

  9月8日,鲸探宣布上线“实物定制”功能,允许用户对部分已发行的数字藏品定制衍生实物。该功能加强了数字藏品的实用价值,但并非创新之举,能否掀起新的水花仍需时间检验。

  04

  京东灵稀:边助攻边发展

  2021年12月,京东旗下数字藏品平台灵稀姗姗来迟。相较幻核、鲸探,灵稀的路线比较“小清新”。其发售的藏品主要是自创形象、图书IP以及小部分其他类型,且内置于京东App中,并非独立运营。因此灵稀更像是为京东电商运营添砖加瓦,但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发展进程反而更加稳定。

  京东发售的首批数字藏品以京东吉祥物“Joy”为原型设计,分为5款不同的形象,售价9.9元,每款仅售2000份。背靠大平台,这批藏品自然一经开售便快速告罄。

  但接下来灵稀走了另一条路。一方面,灵稀放缓发售速度并扩大藏品获取渠道,以此快速收拢受众。在常规购买方式之外,灵稀推出了买书赠藏品、转转盘抽藏品等多个渠道,大大降低藏品获取成本。虽然这些渠道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京东的日活,但却将数字藏品的受众门槛从专业爱好者扩展到了业余用户,激发新用户对数字藏品的兴趣,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对于数字藏品的品类,灵稀没有局限于热门文物、抽象艺术,而是与出版业相结合,发售了多款以图书元素为素材的数字藏品。在2022年的“6·18”购物节中,灵稀联合京东图书、京东新百货等平台打造了“数字元力大赏-数字江湖”数字藏品主题活动,推出了5款包括“S计划·朋克李寻欢”、“S计划·朋克小李飞刀”等以古龙小说经典人物为灵感的数字藏品。“老”江湖与新生态的碰撞十分吸睛,即使该系列藏品分时段发售,仍然被抢购一空。灵稀还打造过以沈石溪《狼王梦》封面为素材的数字藏品、《山海经捉妖记》动态数字藏品……数据显示,与京东灵稀达成相关合作的出版机构已有10余家。

  除了经典图书IP,灵稀还在不断拓宽藏品主题的跨度。其中具有突破性的是与京东女装合作开展的“梦幻秀场”数字藏品营销活动,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展现出逼近真实的服装藏品形象,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

  对于数字藏品的流通,灵稀也十分严格,不仅无法交易,任何带“擦边”性质的行为也不支持。严守监管红线,让数字藏品回归了“藏品”的本质。

  原创声明:本文系《知识经济》原创稿件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49013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