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信部最新发声!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超六成美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7月26日,工信部举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主题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副司长姚珺,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远出席。
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做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工作,推动金融资源与制造业对接,构建循环畅通、发展稳健的产业链生态。
随着我国不断推动一般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越来越多外资主动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有报告显示,超七成德资企业、超六成美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我国依然是外商最佳的投资选择地。
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王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规模优势不断巩固,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近30%。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
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王伟表示,我国工业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档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形成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发展载体,目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有445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三成。
我国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王伟指出,数字化方面,2021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和25.9个百分点。绿色化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服务型制造蓬勃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增值占比持续提高。
王伟表示,我国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快转变,从创新投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从创新体系看,我们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从创新成果看,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
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较2012年增长了23.5%。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被问及“工信部怎样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时,王伟指出,近年来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工作,构建循环畅通、发展稳健的产业链生态。
加强金融支持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工信部联合“一行两会”出台《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资源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配合人民银行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引导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推进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方面,工信部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18家金融机构合作,协调部分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提供专项优惠金融支持。
创新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和“补贷保”联动试点。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目前已完成超过100个项目的初审。并通过“政策增信+信用贷款+保险支持+地方配套”的联动,支持龙头企业及其关键配套企业获得更多优惠资金,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制定了配套政策。
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推动跨部门、跨区域涉企数据共享,设立助企纾困、绿色发展、稳链保供等10多个专区,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自2021年2月平台上线以来,已有企业用户数16万多家,金融机构用户数2000多家,发布金融产品300多项,帮助企业实现融资超过2500亿元。
推动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2020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选择两批共51个城市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加强试点城市政策设计和引导,开展产融合作论坛等数十场活动,促进产融对接常态化。
7月11日,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继续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恢复发展的金融政策,强化保险对制造业企业的风险保障水平、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加强金融监管和政策协调。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此前的“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45万亿元,占制造业贷款的41.35%。他指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过去十年,银行业保险业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取得积极成效。
超六成美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对于“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传言,姚珺表示,制造业外迁、产业链转移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会对全球生产能力布局主动进行调整。
制造业作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推动一般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实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当前,我国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聚力不断增强,外资主动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今年1-5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9%。
虽然一些外资企业在推进多元化布局,总体看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今年1-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中国德国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的报告也显示,超七成德资企业、超六成美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多家知名跨国企业围绕低碳领域加大在华布局。
姚珺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从三方面着力,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
一是支持外资加大在华投资,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运用“直通车”“绿色通道”等部省联动服务保障机制,全力支持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二是鼓励国内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做优做精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三是推动构建制造业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与相关国家、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话机制,推进战略、规划对接,加强规则、标准联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为制造业开放合作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2.8%、27.1%、21.4%(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此前也表示,跨国公司积极扩大对华投资,充分体现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1157573.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