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县城IPO现象背后:从偶然到必然)
县城IPO现象的出现,还和县城甚至乡镇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密不可分。
胡学文
近来,诞生在县城的IPO案例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人说“县域IPO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一种现象”。
从案例来看,县城的企业IPO虽有所增加,但绝对数量上肯定远逊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上海和深圳的企业A股IPO数量都破了400家。
要和这些大城市横向比,县城IPO的确还差得远。但在县城这个范围和本身纵向比,IPO数量确实是增加不少,而且质量也更高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肯定是多样的。如果说以前县城里面要出现一家两家IPO更多属于偶然,那么现在应该可以说更多是一种必然。
首先,这种现象背后是行业变迁和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结果。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上市的门槛、标准和维度日趋多元丰富,尤其是随着注册制的施行,更多行业、类型、阶段、地域的企业得以顺畅地登上资本市场大舞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资本市场重点支持与国企纾困、模式创新、互联网、热点行业等有关的企业融资上市,在这些企业类型中,地处偏僻的县城都不占优,甚至压根就不具备上述类型企业的生存土壤,有的县城甚至连一定数量的这类企业都达不到,更不要说有上市企业的例子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所属行业、类型的演变,以往模式创新类、牌照资源类的企业开始转变到硬核制造、战略资源类的企业,后者与前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场地、资源的要求不一样,天然更适合在县城这些对用地、用工要求更宽松的地方开办,这个时候县城的资源优势就开始显现,假以时日这些企业就逐渐长大冒头,成为资本市场上受欢迎的好苗子。
其次,这种现象的出现,还和县城甚至乡镇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密不可分。创业创新都离不开人、财、物的配套,创业企业要长成一家上市公司,这个过程的配套需求更高,这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没有好的交通、住房、网络、消费、医疗,就吸引不了高级人才、招揽不来上下游企业,更不可能让优秀企业家做出决策把创业企业搬到县城。县城诞生IPO企业,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抹平了以往县城和大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的差距,很多县城从以前的空白地带、真空地带,逐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大城市看齐,甚至有的县城完全可以媲美大城市。如此一来,原本必须依托大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才能创业的企业家、高级人才,交通物流、产业链配套就不再受限,这就为县城诞生IPO企业提供了可能。
再次,这种现象的出现还离不开资本下沉的乘数作用。随着一线城市优质项目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之农业项目、制造类项目、稀缺资源类项目、新型材料类项目本身更容易在县城、乡镇孵化诞生,一大批原本主要活跃在一线城市的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县城乃至乡镇。这种资本下沉,以地方引导基金运用得最为普遍,并且开始显露出乘数作用。很多县市在之前对资本运作不了解,更不擅长,但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优秀县市的示范作用,不少县市的政府引导基金搞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一些本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不错的县城,更是借助政府引导基金玩转了招商引资,吸引到了优秀企业家回流、优秀产业链企业的搬迁,你追我赶之下地方产业生态欣欣向荣,诞生几家IPO企业实属水到渠成。
由此可见,县城IPO现象的诞生,如果说之前更多是偶然,现如今本身有着更多必然性。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无论是行业变迁、基础设施短板的补齐,还是资本的渠道下沉,县城与大城市横向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可以肯定,很长一段时间内,孵化培育IPO公司的主阵地还是会在那些市场资源配置最完备、最优质的大城市,但一点也不妨碍我们为那些散落在大大小小县城的优秀企业能够IPO而欢欣鼓舞。因为无论长在城市里,还是县城里,都是长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沃土里!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1239141.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