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 | 资管行业马太效应加剧,16巨头占超半壁江山!中小基金公司如何突围?)
无论是在海外成熟市场,抑或发展中的新兴市场,资管行业的马太效应都是共同特征。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剔除货币和理财债基的规模,国内前16家头部基金公司占据54.9%的市场份额,剩下45.1%的市场份额由132家基金公司共同占有。
从在管规模、资金流向、基金发行、最终盈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对比小基金公司拥有绝对优势,且差异还在拉大。
中小基金公司如何在竞争中突围?事实上,近年仍有一些差异化定位的精品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和投资者认可度迅速提升,在某些特色领域已跻身上游甚至“领跑”行业,其中包括以特色主动权益基金公司如金鹰基金为代表,以量化指增为特色并定位为基础产品供应商的西部利得基金,还有以定增和主动权益双轮驱动的财通基金,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得以锤炼并保持向上的姿态。
西部利得基金董事长何方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基金公司仍然能够通过差异化的特色策略产品把握发展机遇,能够在投研团队、销售渠道整体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逐步开拓自己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同时对公司其他基金策略的发展起到较好的带动效用。“现阶段行业主要以定增策略、特色ETF、特色差异化风格的优秀主动权益类策略、量化策略为代表的基金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还能够通过把握战略机遇实现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未来在基金投顾业务、高收益债券投资等方向依然存在较好的差异化发展机遇。”
前20大基金公司市场份额近2/3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剔除货币和理财债基的规模统计中,规模5000亿以上的基金公司有8家,规模占比34.73%;规模在3000-5000亿的公司同样有8家,规模占比20.17%,这16家头部基金公司占据54.90%的市场份额,剩下45.10%的市场份额由132家基金公司共同占有,其中22家规模在1000-3000亿的基金公司占比24.68%;26家规模在500-1000亿的基金公司占比11.89%;以及84家规模在500亿以下的基金公司占比8.52%。
如何看待当下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诺德基金总经理罗凯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外部看,随着近年来监管层面大力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在市场层面,公募基金机构的数量呈明显的提升态势。这让公募基金行业的主要竞争体现在了市场份额的争抢和投资业绩的比拼上。但如果从内在看,我们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公司软实力、管理能力的较量。例如,如何用机制和文化来吸引个人、稳定团队;如何引导团队向前发展和帮助个人快速成长;又该如何激发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发挥潜在才能等等。”
罗凯指出,人才是流动的,机制是可变的,文化是沉淀的。只有良好的管理、具有特色的文化才能将这些变量因子更好得融合起来。如果只是单一追求业绩和规模,那么短期会呈现出较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专业度的不断提升,相信越注重内在培养且具备良好管理能力的公司,往往越能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在大资管行业中,公募基金无疑是“排头兵”般的存在。金鹰基金总经理周蔚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大资管行业改革背景下,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券商资管集合等各类资管产品都将进入净值化产品赛道,公募基金多年的净值化运作经验更具有先发优势。
“随着牌照的逐步放开,外资系、个人系基金公司不断涌入,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头部效应越发明显。”周蔚表示,“中小基金公司如果没有自身特色,发展较为困难,甚至对于新设立的次新公司来说生存堪忧。目前行业前20大基金公司市场份额占比近2/3,这也意味着还有100多家公募机构在瓜分剩余1/3份额。”
“基础产品供应商”西部利得
中小基金公司突围需要依靠自身持续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公司特色,走好差异化竞争路线,打造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行业共识。
以西部利得基金为例,2014年股权变更完成后,排名偏行业末位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更名为西部利得基金,此后开启了“二次创业”历程。西部利得基金定位为行业基础产品供应商,过往7年资管规模稳健提升,截止至2022年1季末,公募管理总规模达852亿。根据海通证券评级,截止至2021年底,该公司七年期基金公司固收类绝对收益率排行第一,近1年权益类绝对收益率排名进入了行业前25%。
目前,西部利得已发展为一家以固收+和量化指数投资为特色、以主动管理权益和混合资产投资为驱动的精品多元化资产管理公司。未来,西部利得将不断巩固在主动量化、固定收益两个特色领域取得的优势,同时着力探索搭建鲜明特色的权益赛道,力争成为“新兴产业投资专家”。
为何以量化指增作为公司战略抓手?何方表示,“谋定而后动,参照海外成熟市场发展规律,指数产品的市场占比在逐步提升。作为新兴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在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我们指数增强产品有幸抓住了市场机会,也收获了越来越多投资人的关注。作为后发公司,在主动权益的成熟赛道直面激烈竞争挑战很大,基于对行业的判断以及公司自身定位,我们选择先做好基础资产的供应商,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
何方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始,西部利得基金通过投资策略执行委员会,负责投研体系日常决策与运营管理,发挥投资、研究、交易高效运作效能,更好地转化与提升产品的投资业绩。投资策略执行委员会下设权益投资策略、固收投资策略、固收+投资策略、主动量化投资策略、被动指数投资策略、多元投资策略等多个策略的执委会,负责对应的产品布局规划及策略研究开发。
投研实力是资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管理层,怎样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投研文化的沉淀?对此,何方表示,西部利得基金已在内部形成学习型组织,帮助还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投研人员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人才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投研人员发挥职业价值,即在产品线布局以及职业晋升通道上的完善上,帮助年轻人把专业能力转化为职业价值;此外,在考核和激励机制上聚焦长期,让员工对自身发展有更稳定的预期。
西部利得基金还有什么需要迫切补足的短板?对此何方表示,作为一家后发的基金公司,对于西部利得基金大部分基金经理而言,成长于牛市阶段,这是个人的幸运。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团队中年轻的投研人员尚未经历证券市场周期的考验。“投资体系的成熟没有在熊市中的锤炼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从去年下半年一直跟投研同事说,要学会跟‘熊市’相处,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
中小基金公司如何“逆水行舟”
中小型基金公司在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如何站稳脚跟,突破发展困境是面临的共同挑战。
以金鹰基金为例,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深化发展特色业务优势,是金鹰基金寻求差异化发展的核心,近几年金鹰基金着力发展权益投资。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为了使研究和投资更好地结合,金鹰基金启动了投研一体化改革,将所有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被纳入到统一的投研平台,平台设立多个投研一体化小组,加强小组内部的沟通协作,解决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两张皮”的问题。
同时,针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特点和历史投资业绩,有针对性地做了基金经理与产品的匹配和调整,力争发挥每个基金投资人的长处;加强投委会的宏观指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研究和投资的融合,合力做好基金长期投资业绩。此外,在考核机制上也进行了改革,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周期指标设定为1年、滚动3年,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避免投资受市场短期波动和博弈的干扰。投资管理中,采取基金经理负责制,将产品契约与基金经理风格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基金经理个人风格的充分展现,强化产品投资风格的稳定性,逐步形成了风险收益特征多元、投资研究体系互补的投研平台和产品线布局。
在人才储备方面,金鹰基金通过不断引进行业精英、自主培养优秀人才、结合多种激励制度留住人才的良性发展机制,不断充实团队力量,凝聚和培养出一批有着相同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的员工,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建设和有底蕴的投研文化。
通过投研一体化改革的持续深入,金鹰基金迎来跨越式发展。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金鹰基金公募资管规模为649.77亿元,其中非货规模为428.11亿元,非货规模较2020年底增幅超过100%。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旗下权益类产品近三年绝对收益率为93.43%,排名同期可比128家基金管理公司第19位;固收类产品近三年绝对收益率为14.37%,排名同期可比112家基金管理公司第17名。
中小基金公司在发展中可能会面临哪些困境?金鹰基金总经理周蔚认为,首先,头部公司往往具备行业较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更容易吸引行业人才的加入;其次,新发产品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关注,在强大的品牌效应和顶流基金经理号召力的加持下,爆款日光基频现。而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发行新产品可能会受到市场影响力有限,销售渠道门槛较高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得重点营销支持。
诺德基金总经理罗凯表示,在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中小基金公司“顺水推舟”的压力其实并不明显。如果一旦遇到行业增长的瓶颈期,那么对于“逆水行舟”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就会更容易出现核心竞争能力不足的劣势。
罗凯指出,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的中小公司都会表现出短期冲劲十足,长期空间有限的特征,而实际业务的发展也往往会呈现出线性而非指数型增长的特征。这是因为中小基金公司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的困境绝大部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资源去投入在需要较长周期的业务孵化及开拓上。当然,也不排除这和公司各层级管理层下达的短期考核指标占全年比重较高相关,在容易推进的业务上投入更多力气,而较难的业务则不愿花费太多精力,这难免会导致公司整体业务的发展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提升,但很难出现跨越式增长。但越是难啃的业务,其护城河越高、长期效应也最丰厚。
以诺德基金为例,其以推出相对稳健的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来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路径和主要目标。目前诺德基金共有近60名投研人员,近20名公募基金经理,其中95%的基金经理均是由公司自主培养。在投资策略层面,诺德基金除了在对企业进行深度研究、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基础上,也叠加对于关键板块、行业主题等擅长领域的深度覆盖和专项研发,实现策略的多元化覆盖,产品风格的差异化。
长期坚持投资人才的自主培养和投资策略的协同布局,对诺德中长期业绩的优异性和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海通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末,最近五年、最近七年、最近十年诺德的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分别为180.34%,290.65%,417.56%,分别位列同比公募的第6名、第3名、第6名。
资产管理行业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成立于2014年7月的创金合信是业内首家成立即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募基金公司。机制灵活、合伙人文化,提倡和而不同的多样化动态价值投资理念,或是创金合信基金投研团队稳定、业绩表现突出和规模增长的根源。公募、专户业务双轮驱动下,这家年轻的基金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创金合信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884亿元,非公募专户规模排名前茅。
投研能力是公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金合信基金目前有公募基金经理33名,近几年陆续涌现了李游、曹春林、皮劲松等权益明星基金经理,还接连引入量化投资经化验丰富的董梁、擅长风格策略投资的黄弢、多元资产配置的尹海影等资深投研专家。2022年初,拥有多年宏观研究和资产配置经验的魏凤春出任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创金合信基金产品布局较有特点。因同时兼容行业配置工具属性和主动管理投资能力,创金合信工业周期、新能源车、医疗保健、大健康、消费、科技、芯片、ESG、碳中和等一批主题明确、风格鲜明的赛道型产品大放异彩。
除在权益主题型基金上发力外,创金合信基金也较早进行了指数增强、主动量化、短债基金系列的布局,并逐步发力固收+策略及多元资产配置FOF类产品,并成为第一批在国内实践公募MOM产品的基金公司。
中型基金公司财通在业内一直有着“定增王”的称号,作为涉足定增市场最早、业务累计参与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过去十年,财通基金累计参与定增金额超2300亿元、投资项目近1000个。其中2021年,以投资234个投资标的、投资金额286.35亿元,在定增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在此期间,基于市场风格和政策环境的动态变化,财通基金也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迭代,从最初的单票精选策略1.0,目前已进化到定增量化+策略6.0。
近年来,财通基金在夯实传统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宽护城河,从定增向权益、固收、量化等多个领域拓展,形成齐全的公募业务线。在人才培养方面,财通基金一直以来灵活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给公司的投资和业务不断注入活力和动力,优秀的研究员有机会 “研而优则投”。目前,财通基金50余人的投研团队风格稳定,拥有垂直一体化的投研体系、严格的决策流程,覆盖了均衡型、成长型和主题型等多种策略类型。
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在大资管格局中,公募基金可以发挥自身能力优势,更好的帮助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个人养老金可投资范围包括符合规定的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这为公募基金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内公募基金已超140家,同质化竞争趋势愈烈。如何脱颖而出,考验着每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管理层战略定力及格局视野。对于身处其中的基金管理人来说,一方面是要夯实自身能力圈,让城墙够高,另一方面是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让护城河更宽。未来可预见的是,以公募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千人千面,以投资者需求为中心的时代来临。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999754.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