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金融机构囧事:券商送早餐 基金公司送西瓜

  近期,A股行情低迷不振,金融机构的囧事也随之多了起来。且举两例:其一,有券商研究所为了和基金公司搞好关系,竟然请美女职员给基金公司负责人奉送日常早餐;其二,上海某基金公司销售经纪为打开银行销售渠道,不惜放下身段,亲自买西瓜奉送给银行负责人解渴消暑。经知名财经媒体报道后,这两件囧事已成为圈中热议的话题。虽然这两件事并非普遍现象,但从中也可管窥证券行业当下的生态。

  任凭“混业经营”如何花样翻新,早餐或水果之类的送货上门服务,也绝不应该纳入券商或基金的业务范畴。但这样的尴尬事的确发生了。行情低迷固然是个中原因,但如果仅仅归咎于行情差,恐怕无助于券商和基金彻底告别此类尴尬。

  不妨假设:如果券商研究报告质量高,能够指点迷津,基金公司自然会青睐有加,券商研究员也犯不着通过送早餐来恳请基金公司赏脸;如果基金公司投资水平高,有保值增值的好产品,银行自然乐于招揽基金上门销售,怎么会对基金爱理不理呢。

  而实际情况是,作为卖方的券商研究员,其研究报告中质量不高,无法为基金公司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情况很常见,一些卖方研究员为当选“金牌分析师”不惜花大力气拉选票。双方服务关系畸形化之下,所谓“爱心早餐”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基金与银行之间本来是产品销售和渠道的关系,两者存在战略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但问题在于,借道银行销售产品的基金公司一方面需要借用甚至透支银行的信用,一方面却不能给基民带来有效的财富增值。如此一来,在老百姓眼中,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基金公司忽悠投资者的“帮凶”。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自然优先选择那些市场形象好或优先照顾本系统的兄弟基金公司,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基金只好剑走偏锋,以各种“服务”来取悦银行,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西瓜开门”。

  从送早餐和送西瓜两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券商—基金公司—银行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合作,更是一种“食物链”。就“食物链”而言,券商之于基金,基金之于银行,都是前者看后者的脸色办事,后者享用前者奉送的“美味”。以健康的合作关系为标准来衡量,这种类“食物链”关系显得很不正常。在这里面,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平等关系悄然变异,必要的竞争与竞合关系被庸俗的人情关系所扭曲,本应坚守的专业精神被投机取巧的市侩意识所消解。可以预言,这种违背现代市场理念的病态的类“食物链”关系,固然可以凑合一时,但不可能长期维系,如果放任下去,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多输。

  在很多人看来,上市公司、券商和基金公司是中国股市中的“铁三角”,构成中国股市中的既得利益集团,平时,他们互相捧场,“互惠互利”。券商集直投与保荐与一身,对拟上市公司业绩极尽包装吹捧之能事,基金公司也以充当询价“贵族”为乐,为“三高”发行保驾护航,各方利用角色优势,在一级市场上将价值提前超额透支,从而将巨大的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的接盘者。在“三高”发行环境下,这种合作使股市背上“圈钱市”的骂名,也成为中国股市长期走熊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失去赚钱效应的A股,亏损累累的基民大举赎回,对新发基金也不感兴趣。基金公司日子不好过,难免对给予券商的分仓佣金斤斤计较,更难免迁怒于券商上门推销的劣质研究报告。对此,券商在多数情况下只得忍气吞声,甚至被迫献媚讨好基金公司。这正是“铁三角”关系畸变的后果。券商和基金公司在“三高”上市联手操作中那种吃饱捞足、不计后果的心态,在伤害中国股市的同时,最终也伤害了它们的正常合作关系。

  专业创造价值,专业赢得尊重。这是许多金融机构的口号,但遗憾的是,这个基本常识并没有成为某些金融机构真正信奉的圭臬。券商研究员送早餐与基金经理送西瓜,或许是股市低迷时部分金融机构维持生计的无奈之举,多少可以博得一些圈内圈外的理解与同情。但是,这种做法毕竟属于不务正业,精英云集的金融机构如果因此受到公众的的质疑乃至嘲弄,也是咎由自取。

  以专业眼光发现有潜在价值和成长性的投资标的,以负责任的态度督导上市公司优化治理合规运营,以公平竞争的胸怀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与对手博弈,以诚信守法的理念与相应的行动守望资本市场,这才是金融机构赖以安身立命的专业精神。这种精神,和送早餐无关,和送西瓜无关,进而言之,它也和券商哗众取宠写报告无关,和基金捧场“三高”发行无关。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huaiyangqu/632021.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