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信息网

九问“老子故里谯城区安溜镇说”

近读曾传辉先生大作《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之考述》(载《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6期),再三研读,十分惊讶。国人皆知老子故里在今安徽涡阳,一说河南鹿邑。方今两地争论稍事平息,讵料平地风波,曾先生又提出“老子故里谯城区安溜镇说”,两地皆非,惟我是真。细读曾文,罔顾事实,立论无据,文字错乱,疑点重重。老子故里之争,事关重大。就曾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被迫不能不逐一辨明是非,以正视听。

一问:孔子“乃南之沛见老聃”的“沛”在哪里?

曾先生开篇就举出关于老子出生地的最早记载《庄子·天运》孔子“乃南之沛见老聃”及《庄子·寓言》“阳子居南之沛”,说明“沛”地面大着哪,不只是你们涡阳在沛地。他说:“春秋战国时,沛不是县置,沛泽附近的地方统称沛地,其范围较大,相当于西汉沛郡所辖的地域,下辖相县、萧县等三十多个县,远远超过今天人们所争议的河南鹿邑、安徽亳州市的涡阳县和谯城区了。”

曾先生在这里无视“南”字,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让我们看看唐成玄英《庄子注疏》的疏解吧。《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疏:“仲尼虽领徒三千,号素王,而盛行五德,未闻大道,故从鲁之沛,自北徂南而见老君,以询玄极故也。”①《庄子·寓言》:“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疏:“姓杨名朱,字子居。之,往也。沛,彭城,今徐州是也。……”②孔子南往徐州,正是朝着涡阳的方向走来。这是其一。其二,孔子“南之沛”,西汉沛郡领县三十七,他也不是周游沛地,而是只到一个地方,就是相县。因为老子是春秋宋国相县人。相县在今涡阳县境内,早在1991年我就著文考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沛郡的首府就设在相县。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史书郡县同名”说:“若郡县同名而不同地,则于‘县’必加一‘小’字。沛郡不治沛治相,故书沛县为小沛。”③可见,孔子“南之沛”,就是到相县来,也就是到老子故里今涡阳来。

对庄子的这两段话作深入探讨,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孔子“南之沛”,能解作到谯城区去吗?

二问:“清代的惠济河”就是“谷水”吗?

据《水经注》卷二十三记载,谷水流入涡河处有老子庙,有九井,因此谷水就成为老子生地的地标。先是涡阳与鹿邑方面都说谷水在他们那里入涡,而今曾先生又说谯城区的惠济河是谷水,这样,谷水就成为三方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不可不辨,也是可以辨析清楚的。曾先生说“清代的惠济河就是谷水”,有什么根据呢?他说:

“谷水在宋代曾叫濑水,今惠济河之名始于乾隆六年(1741),由皇帝所赐;宋清之间曾用名现已查明有二,一曰汳(bàn)水。

惠济河,即汳水也。自中牟县西十里铺,出贾鲁河,迳祥符、陈留、杞,入归德府、睢州、石(柘)城,至江南亳州。乾隆六年,上命查勘河道,开浚两岸,赐名惠济。二十二年,复挑浚深通,永资利赖。按河道旧在中牟县十五里堡,二十六年,因黄水漫溢,淤成平陆。二十七年,于西十里铺改建滚水坝。二十九年,因坝底高出水面,河身淤塞,不能分泄贾鲁之水,改建石闸。(《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四十九)

按,汳水《春秋》称‘邲’,《汉书·地理志》谓‘卞水’,《说文》为‘汳水’,后人避‘反’字改为汴,今称汴河。按《水经注》的记载,蒗菪渠于浚仪县东(在开封境内),其东导者为汳水,至蒙县为获水,又东至彭城县入泗水;蒗菪渠自大梁城南南流为鸿沟,一路接纳东南向的沙水、颍水、涡水、淮水等河。《大清一统志》将东南流向的惠济河曾用名定为汳水,明显与《水经注》等古志相左。可见,谷水之名早在清代之前就已经失传。”

以上我将曾先生这段话一字不差地抄录出来,免得他说我片面地引用,曲解了他的意思。就是这同一段话,我的理解与曾先生恰恰相反,适足以证明惠济河不是谷水。曾先生将《水经注》卷二十三全部读完,就明白了他错在什么地方。《水经注》卷二十三讲了“阴沟水”、“汳水”、“获水”三条河流,只在讲“阴沟水”下游濄水时讲了它的支流谷水,后面讲“汳水”、“获水”时再也没有提到“谷水”了。可见,“谷水”与“汳水”毫不相干。曾先生既然说:“惠济河,即汳水也。”那好,怎么能说“惠济河”是“谷水”呢?曾先生连《水经注》卷二十三都没有读完,以己之昏昏,率尔操觚,指鹿为马,这是怎样一种文风啊!

曾先生以下还引用《河南通志》、《行水金鉴》、《皇朝文献通考》等书有关记载,皆游谈无根,不足为据,就不多费笔墨说它了。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luyixian/327519.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