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区行·内蒙古篇⑥】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美柿’的客人快到了,他们预订了采摘,我跟大棚那边沟通过了,等客人办好入住就去!”刚收拾完房间,民宿管家赵桂玲大妈碰到齐晓景,便聊上一嘴。
齐晓景是谁?与一年前记者采访她时相比,这个能干的蒙古族姑娘除了是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展翼合作社创始人,又多了个头衔——番茄公社负责人。
采访的那几天,去科尔沁镇平安村乡村旅游综合体番茄公社采摘游玩的人不少,齐晓景每天忙着接待客人,还要挤出时间设计新活动——1元钱乡村生存挑战、葵花历险记、酿葡萄酒、秋收露营……“这些都是针对孩子们的研学活动,我是不怕忙,这样才能带动大伙儿增收嘛!”瞅准目标就去做,齐晓景可不含糊。
“晓景这孩子在合作社时就指导大家发展大棚,种出的蔬菜水果她帮忙卖,还想出‘借鸡还鸡’‘借鸡还蛋’的点子帮年龄大、没法种地的老人提高收入,村里的老人哪个不感谢她哟!”说起齐晓景,赵大妈熟到像说自家的事。
“那您感谢她不?”
“当然!你就看现在,我成了民宿管家,每月有工资呢,这不是收入又多了嘛!”赵大妈颇有些“神气”。
在乡村,如果有更多齐晓景这样的带头人领路、有更多产业支撑,老乡们是不是能更快过上更好的日子?
当记者抛出这个思考,兴安盟盟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孙龙回应:“没错,所以盟里有了‘晓景计划’。”
何为“晓景计划”?孙龙告诉我们,在兴安盟,“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不多,如果靠在乡村大规模招商引资带动村民致富,并不是很现实,因此要在乡镇层面探索人才孵化。
说具体点,这个计划是对具有一定创业带富能力的乡村能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进行集中培养,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推介、供需对接、项目孵化等服务,鼓励他们创业创新、扩大生产。
听上去和领头雁计划、领军人计划的意思相差无几。“那为何不叫‘头雁计划’?”记者好奇。
“达到哪种程度,能称为领头雁?齐晓景这个标准就很直观可感。”孙龙解释道,“我们希望以她为标准,培养更多乡村能人。我们也要求加入这一计划的乡村能人,和齐晓景一样,有基地、有产业。最重要的,要和老百姓利益连结紧密,有主观能动性,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
目前,兴安盟盟级、旗县市级、苏木乡镇级“晓景”式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对象共1000余人。通过扶持,仅在科右前旗,盟级“晓景”式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带动规模就扩大到8131户,户均增收约8000元。
从一个齐晓景到一群“齐晓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断积聚,无数农牧民的生活正被改写,赵大妈同款的“神气”正不断复制、涌现。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6日 04版)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huaiyangqu/567138.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